“塘约道路”正发挥巨大示范作用 是中国农村发展新曙光
王宏甲撰写的《塘约道路》写的是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在党支部领导下,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走同步小康之路后产生的奇迹。 塘约村,全村3300多人口,劳动力1400多个,外出打工较多时达到1100多人,是个典型的“空壳村”。到2014年还是个二级贫困村。就在2014年,塘约村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洪水,大水把很多农户冲得一贫如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把农民组织起来,由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公决,成立“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合作社将最初入社的村民土地集中经营,并由此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组建了农业生产、养殖、建筑、运输、加工等专业队,妇女也组织起来。全体村民因看到好处都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全村抱团发展,走同步小康的集体化道路。其结果,不仅在短短一年里一举脱贫,更在于他们踩出的路,给周边越来越多干部群众以很大的启示和鼓舞,并由于安顺市和贵州省委的重视,正在发挥巨大的示范作用。
2017年3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与大家一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对“塘约道路”给予高度赞扬并寄予期望,俞正声说:“我是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看到《塘约道路》,后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一篇。塘约做到这样,关键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新时期的大寨。”这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7年3月21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安顺塘约村调研,给予高度评价,指示要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党建。他强调,要与时俱进深化农村改革,切实建强基层组织,充分激活农村内生动力,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 近年来,平坝区塘约村紧紧抓住“确权、赋权、易权”关键环节,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思路,通过“三权”抓手促“三变”改革,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陈敏尔进村入户,详细了解农村综合改革、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容村貌。在观看塘约村“七权同确”大数据演示后,陈敏尔指出,“七权同确”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升级版,要加强大数据手段运用,确保更加精准到位。陈敏尔勉励当地干部,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调研中,陈敏尔指出,塘约村只用2到3年时间,就从贫困村变成小康村,关键在于抓住了农村改革这个牛鼻子,根本在于有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实践证明,只要选对路子、建好班子,农村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各地各部门要与时俱进深化农村改革,推广运用“三变”改革经验,充分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努力在改中求变、在变中求新。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实一线扶贫力量,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文件里说,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农村改革的核心还是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习近平总书记说,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的利益损害了。一个是坚守土地集体所有制不改变,一个是耕地红线不突破,一个是农民利益不受损,这是农村新一轮改革必须坚持的“三条底线”。
数年前,中国农业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就提出:在农村大力发展综合性农民合作社。按照生态文明战略发展农村合作社,赋予合作社多样化职能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之中农村改革的一个大方向。我们发展综合性合作社,需要在改革政策上更为坚定不移。农民通过合作能够办的事就放手让农民办;适合农村合作社进入的领域,都放手让农民通过合作进入;能够减免的税费,都尽量减免。当然,农村合作社自身建设也需要更为规范,切实保障成员应有权益。现在各个地方政府都在以农业现代化为名招商引资,而资本大规模下乡就要攫取利益,农民收益本来不多,资本占据得多了,农民分得就少了。目前,农业产业化的收益受资本主导流出了,价格波动和自然风险叠加的代价,却大部分留给了农民。如果听任资本继续推进这种大规模资本化的农业,其结果就是农业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对于经济合作组织,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温铁军比较认可日韩台模式,主要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综合性合作社体系,这样才能以合作社在所有涉农领域的其他收益来弥补弱势小农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收益不足。以日本为例,土地改革与建立综合性的合作社几乎同步,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在内的农村经济领域所有的资本化利益都集中在这个垄断性的合作社里面,政府的优惠条件也全部给了合作社而且长期禁止私人企业进入农地交易;同时,政府还严禁任何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农村社会经济领域。保证了所有在农村领域产生的经济收益都通过综合性的农民合作社高比例地返还给农民。这样就稳住了农村也稳住了农民;只是没有形成美国式大农场。温铁军认为,乡村建设事关我国亿万农民切身利益,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调整经济结构和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推进乡村建设的前提是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出路在加快农民组织化进程。乡村建设的核心在人。我国亿万农民分散在300万个自然村,只有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是这些分散小有产者的主体性;不组织,完全分散,是不可能有主体性的。
时任安顺市委书记的周建琨说,专业性合作社不同程度低把单家独户的农民联合起来也是进步。但是,专业合作社一般是“强强联合”的产物,能人、大户是强的,抢的选强的,经过这样的选择,可以使富的更富,穷的更穷。所以,农村确权后实际上有两条道路的选择:“强强联合”的专业合作社和全体村民参加的“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曾经这样回顾自己,他说自己以前种药材、养猪,单打独斗的日子,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就在考虑怎么挣钱,要不就在会不会亏本的焦虑中,这人就变得自私,狭隘。天天这样打拼,还保不定哪天就亏大本了。这样的日子有什么意思!他说:“合作社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大家。”公司与大户都是强势,农户是弱势,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特征,强势对弱势都有较强的剥夺能力。以村集体的形式组织的合作社,与外来公司合作项目,村集体更有能力与外来公司谈判,从而能较好地保障村民的利益。
塘约“村社一体”的合作社一个社就921户,3300余人。左文学深有体会地说:“什么力量大,人民力量的。什么资源好,人民资源最好。”人皆有内生动力,问题是能不能发挥出来,一旦在集体中发挥出来形成规模力量,人口就不是负担,而是最好的资源。村民王学英丈夫去世带四个子女欠6万元债,头一个报名参加合作社并有了稳定的工作,很快还清外债。她说“合作社是她的靠山!现在什么都不怕,就怕合作社解散了。”现在,每个返回家乡的塘约子弟可以在村里就业,最低工资是月薪2400元。
我们可以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一下塘约道路中体现的“人民内生动力的迸发”。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农民被迫外出打工只是为了满足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但是,妻离子别、老少分离,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却被破坏。更谈不上满足尊重的需要。农民工在外打工基本上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在塘约村,不仅本村的全体成员都是从低到高的所有需求得到满足。尤其是塘约道路是不忘初心,是厚植根基,筑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农民组织化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出路。经过否定之否定。人们发现塘约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干事创业精神,“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农村发展模式等好经验、好做法。2017年4月9日,小岗村所在的安徽省委组织部派人到塘约村参观取经。塘约道路为解中国三农问题“万马齐喑”之困局,注进了一股清新空气。
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加上几十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我国就业形式将更加严峻。但是,到建立了合作社的农村去开拓事业,也许是一种新的选择。因为那里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而中央国家机关政策研究部门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及社科院各级高端智库和,也应该下去调研,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塘约道路在全国的推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