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为什么样的“改革者”撑腰?
看了今天(4月20日)《人民日报》4版刊登的一篇署名“辛士红”的文章《为改革者撑腰》(以下简称“辛文”),我不禁有话要说。辛文先引用了1981年6月福日公司在福建正式投产的事例后,又引用了那个臭名昭著的安徽省小岗村18个农民冒着杀头的危险,为中国农村改革杀出一条血路,并说背后是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不怕再次被打倒,为这18个农民撑腰壮胆。还说了一句:“这个官司我包打了”,表现出何等的气魄。
为改革者撑腰是对的,关键是为什么样的改革者撑腰。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弄懂什么叫改革,改什么样的革。改革是消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除弊兴利。然而小岗村的农业改革是什么?它实行的包产到户,就是完全地开历史的倒车。事实不就是这样吗,近四十年了,现在的小岗村如何?只要不是闭眼说瞎话的人,都看到了小岗村的现状。当年,那个作为农村改革领头羊的小岗村,到现在还是那么贫穷,人心涣散,毫无凝聚力。这样的改革,是进步,还是倒退?且问,为这样的“改革者”撑腰,岂不是助纣为虐。
据人民网贵阳4月19日报道,作为农村改革的前沿阵地的安徽省,组织了考察组,专程到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去考察学习,不仅组团亲自到塘约村进行考察,还专门购买了2万册《塘约道路》一书,并专门致信要求全省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此次的塘约之行,让他们的收获很大。考察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徽省委组织部之所以决定购买《塘约道路》一书,是希望没能亲自到塘约村的干部,能从这本书的阅读中,获得启迪和思考,不断拓展抓党建促脱贫、建设美丽乡村的视野,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展新路。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作为农村改革前沿阵地的安徽省,却要千里迢迢跑到贵州省安顺市的一个小村去考察学习呢?
事实胜于雄辩。像塘约村这样的党支部,没有像小岗村那样改革,结果农民富裕了,生产力发展了。这样的不改革,难道不比那些瞎折腾的改革要好许多吗?不是更让人民群众欢迎拥护吗?为这样的“改革者”撑腰,才是真正地遵照我们党的宗旨去实现中国梦。
辛文最后引用了一位众所周知的企业家写的一本书名叫《写给100年后人们的信》中的话作为结尾:“改革开放以来,在我的眼里是几百年来中国历史最好的一段,中国从此能好下去。”对这段话,我更不能苟同。立场决定态度。在复辟者眼中,对他们来说,近四十年来,确实是几百年中国历史最好的一段。然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那些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来说,这却是黑暗最痛苦最难过的一段岁月。因不是本文讨论范畴,就此不再展开论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