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老_平陆人物
张果老是传说“八大仙”中的人物之一,八仙居于道教。道教在南北朝时期,已从民间流行的宗教被封建王朝利用,改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御用道教。隋王朝虽然大力提倡佛教,但也不排斥道教,李唐王朝更认为是老子李聃的后裔,尊重道教既可以借神权提高皇族的地位,又可以用道教麻痹人民的思想意识,如此看来,唐玄宗来平陆“上仙庄”,屈尊寻访张果老是可信的。
传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做皇帝后,为了很好地治理国家,积极招募选拔人才。时任其龙图阁舍人的裴悟(代为皇帝起草圣旨的**),系平陆县常乐村人,近邻于张果老的“上仙庄”,便向唐玄宗面荐同乡,就是平陆县张村镇云盖寺上仙庄的张果老。唐玄宗聆听举荐后,深爱张果老这一奇人和他的才干,便数派使者到上仙庄邀请张果老,并要拜他为国师,均被拒绝,于是,唐玄宗便御驾亲赴平陆上仙庄。上仙庄原名是“上庄”,因唐玄宗崇道尊贤,又鉴于是张果老的出生和修炼之地,便当即赐名“上仙庄”。
传说,在上古的时候,中条山腰的上庄有个山洞,山洞内住着一群蝙蝠,约有数百只之多,其中一只白蝙蝠,因受老子李聃的点化,吸食天地之间的灵气精华,历经万年的修炼,幻化成一位英俊的男子,他仁义善良,上知苍天理数,下懂民间巧匠之术,老子命其名为张果。张果的含义是:张开博大的胸怀和治世的法术,以练成道家的正果。因为张果经常赐善于人,又教人不淫不邪,不偷不贪,宽容大度,和睦相处,知荣知耻,帮人测定黄道吉日,求吉避祸,于是,人人都尊他为仙人。张果曾修炼过的山洞,自然也被人们誉为“仙人洞”或“神仙洞”。后来,张果被菩萨封入八大仙之列,因他在八仙之中年龄居长,又被称为“张果老”。
张果老幻化成人间凡人后,同当地一女子结为夫妻,成为上庄唯一的一户。张果夫妇和邻村的父老弟兄联合制做石磨、木具、炼铜冶铁,制造锄、镰、镢、犁、耙,开垦土地,种植五谷,建构房屋,使当地的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于是,也影响了周边的十里八乡,张果的智慧和为人也就迅速远传他方。
张果夫妇在山上培植了五亩柿子园,每年秋季,在柿子成熟后,他们夫妇亲自制削刀、旋车,将柿子去皮,再经晒、凉、捂、放过程,制成美味蜜甜的柿饼,或作贡品,或作礼品,或推到市场作商品出售,都很受人们的欢迎。
张果夫妇将出售柿饼得到的钱币,用来买生放生,将别人从河里捕到的鱼、蟹,从天空、悬崖、树杈捉到的飞禽,从山林捕到的走兽,都买来放生,使之再回归大自然。有些人不理解张果夫妇买生放生的做法,张果便耐心地给他们解释说,人也好,飞禽走兽也好,就是花草树木,都是老子李聃的儿女们,都有活生生的生命,和人类都是兄弟姐妹,要生存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共生才能永远共存,只能相互保护,绝不能伤害。在张果的劝说教化下,中条山一带就成了人和其它生物和谐相处之地。至今,张村垣一带的山村,凡见小孩伤害飞禽之事便有老人出面干涉,并讲解人与自然共生的道理。
传说,民间传统的将柿子加工成柿饼的技术就是张果老夫妇创造的。
张果老在农业生产上的创新及其影响,和他对天文地理和人类命运的善举及解释,加上他神话般的传说,在民间盛传不衰,一直传到皇宫。新唐书记载,张果老自称有数百岁,武则天称帝后,曾使使者召见他,他装死不就。后来,唐玄宗派裴悟、徐蛟邀请,张果老均托词扬国忠在朝专权害国不赴,玄宗御驾亲自召见,张果老仍以装死不应。后来,他为了逃避皇帝召见,骑着毛驴背井离乡,云游四海。
在张果老离开家乡时,还是想多看一眼家乡,他就把脸朝后骑在毛驴背上,毛驴驮着他一边向前走,他一边再看看他依依不舍的家乡。
于是,后来就有了张果老倒骑毛驴云游四海的说法。
据说,在宋朝年间,大将杨宗保在翼城县发现了张果老,看见他骑着毛驴慢悠悠地在路上行走,杨宗保好奇地骑着千里马加鞭追赶,但始终没能追赶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