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的素质教育准备为私立教育护航到何时
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只要有人力资源需求的,就一定会有考察和试用等林林总总的考试手段来甄别人某方面的素质。为了具备社会所需求的人的素质,就有了各类知识与技能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壮大。这个必然的逻辑链条导致教育领域考试形式及内容成为了引领教育走向的纲,有什么样的考试就会有围绕考试而进行的教育。譬如重视听说读写能力中的演讲,在测试中就可以要求被测试者以小组形式轮流演讲并当场打分或录音存档事后评分,这样教育界就一定会在平时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总的来看,各类教育在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所培养的人力资源的素质都会在选拔行为中接受测试并以量化形式评分,所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个子集或者阶段,素质高并且具备了一定应试技巧的人员必然在该领域最后的测试中考出好成绩。
从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来的时候起,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这两个根本就不矛盾的概念就莫名其妙地被戴到不同国度与形式的教育中,成为了一些人攻击别人时随手可戴到攻击对象头上的帽子,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却已经没有人关心与甄别。
素质教育的概念是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倒是值得好好梳理一番!学生学业负担重的是所谓的素质教育概念提出的诱因之一。这个问题在封建社会存在,在新中国建国基础教育普及后就更严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是1950年实行高考后几年就开始出现的一个严重的问题,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份“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该文件称,1954年之后,学生负担过重,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学校负担比小城市和农村的学校重,中学比小学重,高年级比低年级重。一些高年级学校一周课时比规定实践超出5-10小时,多的高达24小时。
1964年,北京铁路二中校长给中央办公厅写信,提出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1965年7月3日,毛主席亲自批示:“刘、邓、彭阅后,请尚昆办。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教授又甚不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1966年4月6日至4月16日,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一共36个单位41人参加。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改进一九六六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后5天,革命小将开始向高考制度开炮,《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三(四班)学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党中央、毛主席的一封信》上说:现行的升学制度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旧科举制度的延续,是一种很落后的、很反动的教育制度。仅仅隔了5天,6月11日,《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五)班革命学生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以及《北京市第四中学全体革命师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全市师生的倡议书》说:立即废除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
高考废止一直是文革的罪状之一,而改开后高考恢复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迅速形同上世纪50年代。只不过这次教育改革换了个花样,提倡什么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就好像无目的的玩玩就能提高某方面的素质似的,这不是完全是在骗傻子吗,我不知道那个小孩子自制力和兴趣爱好能达到从小学就能自我玩儿成才的地步。教育界的从业人员和家长肯定是懂素质教育口号的虚伪性的,但政府管理者和媒体却坚持不懂,管理者开始以减负名义强制公立学校少上课,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业负担重的锅甩出去了,私立教育和媒体抓住时机赚钱,各种培训相比公立教育严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但家长和学生没处可说了,人家私立教育和媒体根本不拿你家长、学生当回事儿。这改革改的可真是高明,锅都被抱怨的家长和学生背了,人民自己把自己卖了还帮少数人快快乐乐数钱。正规的公立学校的教育被称为应试教育,一个月放一到两天月假,恨不得小学就上晚自习的私立教育或零星的科目、技能培训被称为素质教育,这个忽悠堪称私有化改革史上最具黑色幽默的神来一笔,是不是绝唱就不知道了。
1998年修订本的《新华字典》673页有这么一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在社会阶层区别不大的上世纪, “挤高考独木桥”行为的烈度肯定比不上今天,当 2015年基尼系数达到0.462,和美国差不多时,我们为了不成为“李萍”和“我”,则需要拼尽全力提升素质,但为了减轻经济负担,请不要再拿什么素质教育的口号忽悠人去给私立教育送钱。
日本已经为其推行的“宽松教育”政策正付出惨痛代价。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简称PISA)排名中,日本的学生连年败下阵来。比不上年年位列第一的中国学生,即便是南韩、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学生也普遍优于日本。由于没有了学业压力,“怪物小孩”开始成为日本校园中热门的词汇,学校中的霸凌现象随处可见,上课纪律更是乱成一团,嬉笑吵杂俨然把教室当成了游乐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怎能考上大学?于是各种高学费的私立学校及培优机构相继出现。根据文部省的统计,日本学生的校外培优教育费用平均达到学费总额的50-70%,那些没有条件培优的孩子,大多要承受大学落榜的命运,这恰恰又与文部省强调平等的教育政策有关,而那些培训机构却赚得盆满钵满,坑了社会中低层的家庭和孩子,从而进一步固化了社会阶层,这样的社会哪有公平和竞争力可言?
这也正是为什么英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引进中国式教育的缘故,他们已经洞察到所谓的“素质教育”种种弊端。可悲的是英国人已经意识到问题“回头是岸了”,我们的国家层面教育管理高层还在唱高调忽悠,这是多么的不懂民意。2016年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二天,全国100余所211高校齐聚衡水中学,争相向衡水中学学生推介,希望孩子们报考他们的学校。前些天一个谣言帖说清华大学把衡水中学列入劣质中学,清华大学旋即公开辟谣。北大招办老师也在衡水中学说明会上说,衡水中学毕业生在北大表现很好。不知道一些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学校有衡水中学牛不?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论调可以休矣!请教育改革多给公立学校一些自主权,教育很复杂,不是机械拼时间就一定会有效果,也不是放羊就能提升素质,统一的补课总比东奔西跑省时省力高效。教育部门外行的管理者请收起一些扯淡的顶层理论与设计,少点私利与懒政,踏踏实实搞些调查与研究再来决策,执政能力与忽悠从来不是同等内涵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