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人之本性的自私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辛若水 原标题:并非人之本性的自私(一)自私决非人之本性
自私决非人之本性,这可以说是不证自明的。但是,愈是不证自明的东西,愈容易遭到人们的怀疑。一少部分人或者说一个阶级,往往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全人类,譬如惟利是图的资产阶级就讲,“你贪婪,我贪婪,大家都全都贪婪”。既然天下的乌鸦一般黑,那谁也别指责谁了。其实,讲人性是自私的、贪婪的,就是服务于自身的惟利是图的。如果我们不能够辨别这一点,就很容易为他们的思想所腐蚀。讲人性是自私的,永远的有利于剥削阶级以及特权阶层;相反,讲大公无私,才是劳动人民的思想。但是,剥削阶级以及特权阶层又是非常狡猾的,他们往往利用劳动人民的大公无私来成就自身的贪婪。我们讲自私不是人的本性,是就广大劳动人民来说的;但是,对于惟利是图的资产阶级来说,自私确实他们的本性。少数人的本性,怎么可能是全人类的本性呢?其实,要界定“本性”这个词儿,也比较困难。当然,我们可以说本性是固有的性质或特性;而人之本性呢,也就是人所固有的性质或特性。在这里,人之本性就很容易被先验化,仿佛人之本性是先天的、固有的、与生俱来的、永恒不变的。其实,这样讲,并不对;因为这是把“人之本性”这个命题给形而上学化。也就是说,人之本性完全被抽象化了,而不具有任何的现实性,即和具体的人性八竿子打不着。当然,人们是用自己的经验来谈论人之本性的。自己经验最多的人性美好的一面,那便讲“人之初,性本善”;而有的人,更多人心黑暗的体验,于是便对人性悲观失望起来,以为天底下最坏的实在是人了,甚至连狼虫虎豹都不如。把自己的经验上升为先验的东西,似乎有了一种升华,但是,并没有超出经验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之本性,这个命题并不能够成立。无论说人的本性,是善的,是恶的,还是自私的,这都是人们在用自己的经验说话。但是,坦率地讲,人之经验是不能够到达人之本性的。我说不清楚,人之本性,究竟是什么,因为谁也不可能说清楚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惟一可以确定的是,人之本性决不是自私的,因为所谓的自私,来源于现实的体验或者说经验。我们所经验的人之自私的事实,是环境的产物;而不是来自于先天的、固有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人之本性,充其量,不过一个形而上的假定;当然,这个形而上的假定,也有现实的基础,譬如我们常讲的“模子”或者洛克所谓的“白板”。但是,这些只具有潜在的可能性;而这些潜在可能性的发挥,则有赖于环境的塑造。也就是说,自私本身,没有什么形而上性,它不过经验的产物。既然自私并非人之本性,那么所谓的“你贪婪,我贪婪,大家都全都贪婪”,就是少数人的臆想了。这少数人虽然不能够把全人类都拖到贪婪的污泥浊水之中;但却真实地表明了少数人的贪婪以及张牙舞爪的丑恶嘴脸。当然,他们的贪婪,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如果他们沦落到“转眼乞丐人皆谤”的地位,那就不会讲乞丐也贪婪了。当然,我们还有必要界定一下所谓的“自私”。把“自私”与“贪婪”联系在一起,确实是合适的。虽然“自私”还未曾到达贪婪的地步,但是,当自私的欲望膨胀起来,确实以贪婪为归宿。然而,也有很多人在模糊“自私”与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界限。仿佛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就是自私;而这实际上就是在无限扩大自私的范围,以论证所谓的“自私为人之本性”。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既不是自私,更不是贪婪。相反,那些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为自私、贪婪的人,在为自己的自私、贪婪找借口。自私自利的危害,当然不如贪婪大;但是,当自私自利的风气弥漫开来,最终所成就的也不过是少数人的贪婪。有人说了,自私不是人的本性,那大公无私就是人的本性么?回答这样的问题,实在是愚蠢的;因为所谓的人之本性,根本就是形而上的假定。如果我们真要解释人性,那就必须回到具体的人以及他所处的具体环境。环境造就人,同时也造就具体的人性。当然,人以及人性不仅为环境所造就;他也在造就环境。
(二)所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许多人挂在嘴边上的。仿佛老天爷就让每个人自私自利似的。其实,人之所秉承于上天的自然情性,不过是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如果人的要求,远远地超出了自身生存的必需,就是老天爷也要出来干预了,所谓的“天怒人怨”,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都爱讲,人的贪欲是无穷的。其实,所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打开了无限膨胀贪欲的道路。人为贪欲所支配,虽然未尝不能够攫取大量的财富;但是,到最后往往出现“金玉满堂应不守”的结局。因为贪欲本身,就意味着伦理道德的沦丧;如果一种贪欲得到满足,那更大的贪欲就会被刺激起来。更何况,一旦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势必就要挥霍,甚至胡作非为起来。无限膨胀的贪欲,可以毁灭人本身,这是为古往今来很多事例所印证的真理。而贪欲无限膨胀的根源,恰恰就在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歪理邪说。诚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反映了许多人现实行为以及思想状态的真实。但是,真实的,未必就是对的,有益于我们的。吃喝嫖赌、坑蒙拐骗,确实具有现实的真实性,但是我们并不能说,这是对的;相反,我们必须以激烈的态度批判它。在自私自利的人,总有这样的想法:我是自私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这自私自利实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的。然而,这样的想法,却有两个根本的缺陷:一是“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门缝里看人,自然全都是扁的;二是满心里全是自己的打算,而全然不顾别人,甚至把别人视为实现自己私利的工具。有了这两个根本的缺陷,那自私自利本身,就头重脚轻、嘴尖皮厚了。如果有谁真诚地相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也只能说明他没有跳出自私自利的狭隘经验。利己主义者,往往是在那里坐井观天的;他们所看到的也只是作为一己私利的那点天空。在他们想来,只要不去满足自己的私利,那就要“天诛地灭”了。可一旦他们为无限膨胀着的贪欲所鼓舞起来,走向了一条不归路,那可真的“天诛地灭”了。我们知道,为私欲所鼓舞着的贪婪者,到最后往往一无所有。可以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只是少数人的信条;如果有谁真诚地以为所有的人都是这个样子,那也只能说明他被这个信条给腐蚀了。一方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给自私自利找了一个神圣的假托,也可以说把自私自利的经验给先验化了;另一方面它也为无限地膨胀贪欲提供了理论依据。看了么,不自私自利,老天都不容你?然而,这是怎样得是非颠倒、荒唐可笑啊!如果谁不自私,就要天打五雷轰了,有这样的道理吗?没有这样的道理,但却有这样的谬论啊。人们很清楚,真正该天打五雷轰的,是那些为满足自身私欲,而为所欲为的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确实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当然,更有很多糊里糊涂上当的人。不是说“个人顾个人”么?但是,当大家意识到,所谓的自私自利,不过是成就了少数人的贪婪;那觉悟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宣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总爱讲,哪能人人都满足自己的私欲呢?哪能人人都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呢?是啊,这确实是极妙的算盘。通过把别人绑在自私自利的战车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你说我贪婪,你不也一样自私自利么?既然大家一个样儿,你凭什么这么说我。在自私自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界里,就无所谓高尚了;这大抵就是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理想吧。然而,这样的道德,是无所谓理想的;这根本就是道德的堕落。而道德堕落本身,就是服务于剥削阶级的私欲的。如果人人道德高尚,剥削阶级的私欲又如何满足呢?花天酒地的世界就不具有现实性,而成为一种虚幻了。一面陶醉于花天酒地的世界,一面又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这种道德义愤是极其虚伪的。重新唤醒道德高尚,似乎已经成为徒劳的事情。人们渐渐地把所谓的道德高尚,看做是演戏;对人间真爱的歌颂,恰恰服务于金钱的目的。当谈到道德高尚,人们便以为是虚伪的时候;当毫无遮掩的表达自己的欲望,却又被认为是真诚的时候,我们还能天真地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出在伦理道德上吗?
(三)“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
“为我”的杨朱派,主张“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一般人们认为这是全无心肝的,而在真实意义上,也确实全无心肝。看来,这“为我”的杨朱派是要做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了。当然,杨朱派所表达的思想,未尝没有意义;因为这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基本上享乐主义的思想,都是从这里来的。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这似乎无可厚非;但是,打着利天下的旗号,来宣扬这,就很可以怀疑了。其实,对于“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在杨朱派是有反驳的。难道拔一毛,就能够利天下么?如果拔一毛不能利天下,那又何必拔一毛呢?其实,“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不过是把“为我”的思想推到极致。如果拔一毛能够利天下,尚且不为,那我们又怎么设想他们能够舍生忘死利天下呢?但是,杨朱派的反驳又来了,如果砍断你的右手,就能够得到天下,你做不做?当然,按正常的道理,没有这样的傻冒。所以,“为我”的杨朱派就得胜回营了。但是,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还要讲出另一番更为精妙的道理来。为什么天下大乱?就因为大家都想着利人。儒家想着用这样的方式利人,墨家想着用那样的方式利人,结果就因为这利人的方式争夺起来,于是搞得天下大乱。可如果呢,每个人都不想着利人,而只是利己;也就是每个人都管好自己,又怎么会天下大乱呢?正所谓“人人自利,则天下大治”。如此精妙的道理,似乎很难驳倒;但是,这却正应了“曲学多辩”那句话。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是不理会这些精妙的道理的。因为它根本的缺陷就在于无法实行。人人自利,这实际上把每一个人都架空了。因为单个的人,如果不与别人发生联系,是无法达到自利的目的的。人,就现实性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难道自利的人,就能够从社会关系中跳出来么?自利的人,在与别人发生联系的时候,若是抱着利己的态度,就难免损害别人的利益。而在杨朱派的假定中,是“人人自利”;所以,利己的人损害别人的利益;同时,自身的利益也会为别人所损害。所以从“人人自利”的前提出发,必然达到“人人不能自利”的结论。所谓的“人人自利,则天下大治”,则不过掩盖杨朱派最真实的“为我”思想,并且这种思想发展下去,必然达到“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极致。明明是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偏生要标榜“天下大治”的高妙理想;这可不是一般的理论花招;可以说,在花言巧语方面,已经是登峰造极了。其实,识破这样的理论花招,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只要看它有多大的现实性就行了。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必然会导向享乐主义。说实在的,享乐主义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它往往通过动人的诗意来鼓吹“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所以,稍有点文学细胞的人,就会为这诗意陶醉不已,觉得人生就应该在玩玩乐乐中度过。实际上,享乐,尤其现实中的享乐,是需要基础的;它往往与特权联系在一起。如果整天为衣食而劳碌奔波,又如何及时行乐呢?没有现实的基础,所谓的行乐,只能在精神上满足一下,譬如所谓的“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现实的行乐,往往是由金钱堆积起来的。所以,享乐主义是以特权阶层为社会基础的。但是,很多人往往看不到这个基础,所以就被它给腐蚀了。当然,有了享乐主义,所谓的纵欲主义、颓废主义,都接踵而来了。标榜“人人自利”的杨朱派,不是想着“天下大治”么?在纸醉金迷中,天下确实大治了;然而,所谓的人人自利,也不过成就了少数人的贪婪。当然,很多人会讲,为我的杨朱派,虽然主张“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但毕竟表达了真实的思想,并且没有什么道德的虚伪。说表达了真实的思想,这我相信,利己的真实,也算一种真实;但若说没有道德的虚伪,那可是信口胡说了。都用精妙的道理去标榜“天下大治”了,还不虚伪?如果真诚地主张“天下为公”,并努力地去实践它,这不算虚伪。但在自身,明明主张“为我”“自私自利”,又偏生用花言巧语大谈“天下大治”;如果这不算虚伪,那天底下就没有虚伪了。“为我”的杨朱派,往往扮演着真小人的角色;他们虽然表达了真实的利己思想,但何尝有内心的真诚。如果有内心的真诚,就不会扮演真小人的角色了。
(四)人人自私的社会不可维系
虽然剥削阶级总爱讲,人性是自私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却是,人人自私的社会不可维系。如果每一个人都自私自利,那必然会损害别人的利益。因为单个的人,总是社会中的人,总要与别人发生联系;若是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就很难达到自私的目的。我们常讲的:“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也就是这个道理。社会财富的总和是一定的,少数人占有得多,那大多数人占有的就会少。其实,自私的人性,往往并不关注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只是关注它如何分配。按照大多人的想法,社会财富的分配自然应该建立在公平与正义的基础之上;但是,贪婪的少数人则想着攫取更多的社会财富。所以,只有贪婪的少数人,才会强调人性的自私;而在大多数人,恐怕更看重天下为公。可以说,天下为公,是服务于大多数人的;而强调人性的贪婪,则是为占少数的剥削阶级服务的。但是,剥削阶级的观念也可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有相当一部分人,也会为这种观念所腐蚀。当然,赤裸裸地宣扬自己的一切,是不怎么明智的;所以,远不如用天下为公的理想把人性贪婪的真实包裹起来,而这就是所谓的道德虚伪了。然而,无论怎么样,如果人人处于自私自利的状态,那一个社会就无法维系。因为人人自私自利,那每一个自私自利之人的利益,也会因为自私自利的人所损害。这样以来,不仅自私自利的目的达不到,就是维系最基本的生存,都很困难了。若是发展下去,恐怕就要达到“春开鬼面花,地走人形兽”的境地了。在人本身,有属于自己的一面,因为人具有独立性,个性的价值不容漠视;但是,人还有属于社会、国家的一面。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自己才存在;还有恒河沙数一样的人存在。所以,人除了有个人利益,还有社会价值。人在社会上生活,不能抱着自私自利的目的,彼此损害。如果损害了别人,要被惩罚;如果被别人损害,则要得到补偿。惟其如此,一个正常的社会才可以运转。也就是说,社会同样有自己的法则。但是,社会并不以人性的自私为法则;相反,社会的法则在限制人性的自私。人,不能光知道有自身的利益,同时也要晓得社会利益的存在。社会的利益并不是和自身的利益毫不相干,因为社会的利益可以从根本上维护个人的利益。如果个人的利益,损害了社会的利益,那也在根本上损害了自身。古人讲的“合众人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是大有道理的。既然成就了“天下之公”,那“众人之私”,必须接受“天下之公”的约束;否则,“众人之私”就失掉了保障。我觉得,对人性之私的强调,是很容易导向自由主义的;而且这种自由主义是极其虚伪的自由主义,因为它在容纳罪恶本身。而对“天下之公”的强调,又很容易被诬蔑为专制主义,但是,恰恰在这里,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虚伪的自由主义是很容易面临困境的;这种困境,并不是由于自身的柔弱,而在于它在容纳罪恶本身。其实,一旦容纳了罪恶,我们又怎么指望它能够维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呢?所以,“天下为公”的理念,是应该倡导的;但同时,要防止它为道德的虚伪所腐蚀。人人自私的图景,只是一种幻想;但是,这种幻想却遮蔽了许多人的眼睛。实际上,要破除这种幻想,只要回到人性的真实就是了。我们所讲的人性的真实,决不是先验的、与生俱来的;而是现实环境的产物。没有抽象的人性,又怎么会有抽象的人性的真实呢?脱离了具体的环境,去谈论人性的真实,只能陷入幻想的泥淖。如果说人人自私的图景是一种幻想,那天下为公的图景是不是一种幻想呢?其实,即便是幻想,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幻想。人人自私的图景是以性恶论为根基的;而天下为公的图景,则是以性善论为根基的。一个洞察了人性的本真,而另一个则表达了美好的希望。如果我们没有洞察人性的本真,那就无法把美好的图景变成现实。其实,所谓人性的自私,并不会让我们失望,以为天底下的人都不可救了;因为人性的自私是可以克服的。人性并不是先验的、抽象的,所以它就可以为具体的环境所改造。实际上,只有克服人性的自私,正常的社会才可以维系。
(五)对自私的克服
在传统道德中,对自私的克服,主要的是靠内心的修养。也就是通过内心的自觉,来克制私欲。私欲和天理是相对的;如果私欲流行,那也就没有了天理;而若要天理流行呢,那也定要灭绝私欲。于是,天理人欲之战,便在人们的内心中激烈起来。天理可以说是形而上的,它可以把人上升到神的高度;而人欲则是形而下的,它甚至可以让人重新堕落到禽兽的状态。既然如此,又怎么能够让人欲妨碍天理流行呢?要知道,人毕竟是追求超越的动物。但是,即便有形而上的天理压着,人的欲望依然存在;所以,要想灭绝人欲,那实在是痴心妄想。再则,人欲也未必全是不好的东西;视人欲为罪恶,那实在是戴着道德的有色眼镜。所以,我们必须完成对人欲的区分;也就是说,在人欲中,既有正常合理的欲望,也有无限膨胀着的私欲。正常合理的欲望,是应该满足的,并且在这里,可以产生非常美好的情愫。至于无限膨胀着的私欲,必须得到限制;因为不这样,就会产生邪恶。但是,在古代,传统道德所强调的内心的修养,恰恰不能完成对人欲的区分,无论是无限膨胀着的私欲,还是正常合理的欲望,都是一例地灭绝。别说正常合理的欲望不应该灭绝;就是无限膨胀着的私欲,谁也没有办法灭绝。我们只能够用情感把无限膨胀着的私欲引回到正常合理的欲望,这也可以叫做“以情导欲”。用优美的情感去引导欲望,那欲望本身也就化做了优美的情感。至于灭绝欲望,那也只会导致人性的畸形。更何况灭绝欲望本身,未尝不是一种更强烈的欲望。用灭绝欲望的方式进行道德修养,不仅成就不了道德的崇高,反而会破坏人们正常的情感,甚至导致人性的畸形。其实,进行道德修养,对于克服人的私欲,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进行道德修养,不过是在自觉的道德主体那里设置一道心灵的防线,当然也就是道德的防线。然而,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道德的防线更脆弱的防线了。当然,枪炮可能打不跨道德的防线;但是,金钱美色却很容易冲开它;当然,这主要由于内心的私欲。所以,对自私的克服,仅仅依靠道德的修养或者说教,那显然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强硬的手段。当然,我们所谓强硬的手段,也并不是用欲望去制衡欲望。用欲望去制衡欲望,虽然能够求得暂时的平衡,但并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而要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还必须弘扬道德的高尚。一方面,私欲本身必须得到克服,另一方面正常合理的欲望也必须得到满足。如果我们拥有了最美好的情愫,那邪恶的欲望就无从滋生了。当然,用强硬的手段,来弘扬道德的高尚,曾经给我们留下了不怎么好的印象,譬如“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出爆发革命”,在许多人听来,依然是毛骨悚然。但是,也恰恰是这让人毛骨悚然的东西,克服了人性的自私。相反,一旦恢复到正常的背景下,每个人所固有的私心杂念就潜滋暗长起来,而道德的高尚反而受到了怀疑。从一个极端回望另一个极端,不免心生许多的感慨。一个问题出来了,人性的自私能不能得到克服呢?要让每一个人都没有私心杂念,这自然非常困难。现在人们似乎已经不再认同道德的纯洁了。如果有谁真诚地坚守道德的纯洁,那定然被认为非常傻的。我发现,人们的道德水平与聪明智慧是成反比例的。也就是说,愈是富有聪明智慧,道德水平越低。而那些道德高尚的人呢,脑袋似乎都不怎么灵光,简直还未尝开窍呢!而这最基本的原因,也只是聪明智慧服务于了私心杂念,而不是去成就道德高尚本身。如果道德高尚的人脑袋开了窍,那就用道德高尚去沽名钓誉、招财进宝了。所以,最终的结果不是天下无贼,而是再也没有道德高尚的人了。可以说,对自私的克服,是以道德高尚为归宿的。既然道德高尚成为绝响,那就说明对自私的克服,在现实意义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表达自己的道德理想。实际上,道德理想是以人性之善为基础的。我们不能够因为现实的人性之恶、人性之私,便失掉了信心。我们知道,人人自私的社会是不可以维系的;而现实社会还能够维系,那就说明并不是人人都是自私的。既然如此,对人性之私的克服,就是有希望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