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难啊:没有“精准劫富”,谈何“精准扶贫”?
来源:微信公众号“旗帜中流”作者:说实话难啊 原标题:说实话难啊:没有“精准劫富”,谈何“精准扶贫”?任何事物都是因果关系,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然后才可能实现预先的效果。这是极浅显朴素的道理。否则,就会形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扶贫”政策的提出,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效果怎样,是否可这样评定:成绩不明显,问题很严重。给贫困地区“戴帽子”搞终身制,似乎是最大败笔。所以,不少贫困地区把这顶帽子作为一种“荣誉”,拼命地保护,并将保住“贫困帽”作为地方政府的一大业绩。这是扶贫所要达到的初衷吗!难免贫困地区越扶越多,依赖或争取国家钱物的越来越多。
在“精准扶贫”的宣传下,这方面的议论已很多。新鲜观点也时而让人眼前一亮。那么,扶贫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还很少有人如此发问。难道“扶贫”就是让8000万因“种种原因”返贫的同胞,生活水平达到每年2300元(每月191.7元)吗!
换句话说,这些贫困人群,只要每年收入,达到或超过了2300元的目标,就意味着“脱贫”,政府就完成了扶贫的目的!假设这样,就可以认定完成了最大使命,就算是共同富裕了?
我想,绝不能是这样的目的,也没有理由是这样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扶贫”一词,是很消极的政府行为。它与共同富裕是两码事,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相距甚远。有网友对这样扶贫给出了最经典的答案——那就是叫“救济”。而这样的救济是为了保证弱势群体的奄奄一息,或者是为了“维稳”。
谁都知道,科学社会主义最大特征,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达到年收入2300元、月收入191.7元的目标,怎么可能是共同富裕了呢!
老朽以为,只谈扶贫,不提“劫富”,是一条腿在走路,不可能走稳,也不可能顺利到达目的地。毫无疑问,“劫富”是前提,“济贫”是手段,共同富裕才是最终目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偏废。如同“有水才有鱼”、“有米才可下锅”一样简单。没有这前提条件,鱼就养不了,饭就做不成。所谓的精准扶贫也一样,不做好“劫富”的大文章,就只能消极地“救济”,只能稍微缓解皮毛的暂时的肤浅的矛盾。
贫困来自哪里,原因固然多多。比如,生存条件的限制,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有天灾人祸的光顾等等都可以产生或制造贫困群体。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贫困一族还有一个重要的共性原因,那就是政策的不公,社会财富的大蛋糕分配上存在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
就是说,8000万返贫人口难以保证温饱,除了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那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政策上存在问题,是社会管理上良心欠费。
谁都知道,社会主义最基本优越性,就是消灭剥削,实行公有制。那么,从建国之初开始,毛主席就极力消灭三大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改革开放后走特色道路,三大差别死灰复燃,而且越来越大了!并且还多出一个“两极分化”的四大差别!这能说政策上没有问题,路线上没有问题吗?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有关规定,贫困一族年收入达到2300元以上,就意味着“脱贫”了。意思是说,他们每个月收入190元多一点,就视为“不贫困”了。这是令人揪心的数字,是十分可怜的突破。这与那些年收入几百万元、数千万元的权贵相比,是多么可悲,多么渺小!这样的收入水平怎能称“共同富裕”。怎能称社会平等或正义!
扶贫,当然不仅仅依赖“钱与物”,但却绝对不能离开钱与物。没有这些物质基础,扶贫就剩下喊口号了,就剩下摆样子了。甚至会让地方政府弄虚作假。那么,扶贫需要的钱从何而来,物从何而来!有人会不假思索地说,政府的钱多得很呢!政府不过是个社会的管理机构,他们并不创造财富。他们的钱还不是人民的钱吗?这些钱固然非常有限。所以说,实现精准扶贫的前提,就要首先“精准劫富”。要做到这一点,做好这一点,可不像空喊口号那么简单了,不是专家学者创造几句豪言壮语那么容易了。
不动真格的,不下真功夫,办不到的。这是在割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是在让精英或权贵的身上掉肉!换句话说,“劫”富,就是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劫富,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用句时髦话说,就是壮士锯腿。就是对改革者的改革。
怎么“劫富”?笔者以为,需要宣传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段并举。要责令那些贪官污吏,无条件地上缴赃款赃物,让那些影视界明星大腕们,让那些垄断央企的高管们,让那些同政府坐在一条板凳的房地产开发商,让那些依靠投机钻营官商勾结买断地方国企而一夜暴富的老板们,“主动地”、“积极地”割肉放血。让这些人知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道理。
欢迎在天虹创惠网【坊间吐槽】版块发布观点见解
点我联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