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工艺品欣赏《犀角杯》
犀角,由角质纤维组成,很坚硬,可以入药,有强心、解热、解毒、止血等作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需要进口的名贵中草药的一种。犀角多产自非洲、南亚的一些国家,明曹昭《格古要论》载:“犀角出南番、西番,云南亦有。犀角中有直线型互不相连的天然纹理,颜色褐,间有黑红色,底部有小沙眼,形似蜂窝,这是犀角的一个主要特征。另外犀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角上面有一道沟,底部凹进部分突出一条冈,俗称“天沟地冈”,这两个特点是鉴别犀角的重要依据。
明末 犀角雕莲蓬纹荷叶形杯 故宫藏
明末 尤侃款犀角雕山水人物杯
犀角本就非常的名贵,用犀角制成的器皿就更稀有珍贵了。见之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犀角制品唐代敬宗所制犀角腰带。唐苏鄂在《杜阳杂编》云:“敬宗皇帝宝历元年,南昌国献玳瑁盆、浮光裘、夜明犀,夜明犀其状类通天,夜则光明,通照百步。覆缯十重,终不能掩其辉焕。上命解为腰带,每游猎,夜则不施蜡炬,有如昼日。”犀角制品,考古发掘至今未见有出土品,今之所见犀角器,多为明清及以后器具,以明代为盛。犀角器的制作,与竹木牙雕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是牙匠和竹刻匠,兼做犀角雕刻,这也就是犀角雕刻和竹木、牙雕不论是风格还是题材都非常相似的原因。犀角器因受角形的限制,除以整角制成的酒杯外,尚有蛊、碗、钵、洗、盒、鼎、炉、瓶、笔山、笔架、花篮、盆景、扳指、钳件及以供欣赏用的人物、动物等雕刻。相传用犀角杯饮酒可以清热解毒,所以它便成为犀角器的主要器形。明代始见随形雕刻的犀角杯,明手有鲍天成、濮仲谦、尤通、尤侃等,其中尤通为清康熙年间人,特别善制犀角杯,人称“尤犀杯”。
明末 尤侃款雕芙蓉鸳鸯杯
明末 雕松柏山水杯
明末 镂雕秋葵叶纹玉兰花形杯
明末清初 雕松阴高士杯
犀角雕梅枝仿古纹四足匜式杯
犀角雕双螭柄仿古兽面纹杯
清中期 犀角镂雕螭纹荷叶式杯
明清时期竹刻名家辈出,犀角雕刻亦然。雕刻名家的出现,又推动了犀角雕艺术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清 犀角花瓣纹碗连象牙底座
犀角雕艺术发展到明代进入繁荣时期。明代犀角艺术的风格特征与同时代的竹木、玉石风格特征相似,刀工简练,打磨光滑。纹饰题材有人物、花卉、山水等。
清 犀角雕螭龙饕餮纹酒杯
明早期多浮雕或镂刻整株的葵花、玉兰、牡丹、茶花等图案,枝叶简练茁壮,在盛开的大朵花的四周常衬托小花蕾。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由于受到犀角倒置后上宽下窄的空间局限,画面一般由下而上铺陈展开,或山林叠嶂,或殿阁庭院,人物活跃于其间,多表现深远、幽闲、高逸的意境。这一时期也常见蟠螭纹的作品。刀法圆滑光润,不留雕刻痕迹,是明早期犀角雕刻的特点。故宫藏有一件明早期犀角雕玉兰花形杯,杯体上雕刻枝、叶和玉兰花,花瓣、叶与杯融为一体,状若花丛之中怒放一大朵花,清雅可爱。
清中期 雕螭龙犀角杯
明代中叶,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上层社会追求享乐之风,使用犀角制品成为一种时尚,犀角作品开始增多,艺术风格逐渐向着纤巧细腻、刀工快利、布局繁缛的方向发展。花卉题材仍占主导地位,但多采用折枝小花和四季花作装饰,整株大朵花图案的作品减少。采用减地阳文的作品增多。山水人物纹题材的作品仍保持明初的某些特点,图案繁缛。刀锋快利,显露锋芒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器形追求变化,出现了槎形杯。雕刻家鲍天成、尤通、尤侃即活跃在这一时期。
清 犀角杯
犀角雕艺术从明朝的初步繁荣走向清代,至清中期达到了鼎盛。清初的犀角雕刻继承明代的传统风格。因明末著名的牙角雕刻家仍继续从事雕刻工艺。雕刻蟠螭纹和龙纹的犀角杯数量增多。进入乾隆朝,犀角雕的器形种类颇丰,除杯外,有圆雕人物、洗、挂件及仿古器形爵、鼎、羽觞等。雕刻工艺精致至极。
清 犀角螭龙纹杯
清代后期,国力衰微,犀角料进口减少,且主要作药材,所以犀角雕艺术与其它工艺艺术一样,走向衰落。
清 犀角螭龙杯
犀角较之象牙更为稀有。今天成为世界级珍稀保护动物的犀牛,其角已禁止入药,更不准雕刻艺术品。因此,明清时期所留下的犀角杯已是稀世珍宝了。
清 犀角仿古铜杯
清 犀角雕螭虎杯
清 雕龙纹犀角杯
清 犀角雕饕餮螭龙杯
清 犀角雕兽面纹杯
清 犀角雕长安乐宜子孙款爵杯
清 犀角雕荷叶杯
清 犀角荷叶洗
清 犀角雕荷花杯
清 犀角花果纹杯
清 犀角花卉螭龙杯
清 犀角荷花杯
清 犀角人物八仙祝寿大杯
清 犀角杯
清 犀角雕素身杯
民间工艺专业论坛作品发布
点我注册
点我联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