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昔97 发表于 2017-6-12 12:54:05

北影性侵案:那些无耻的教师、班主任

来源:红歌会网作者:笔鸣   原标题:笔鸣|北影性侵案:那些无耻的教师、班主任、F·B和删帖

  在北京电影学院,当“皮条客”吴教授把阿廖沙介绍给朱正明的时候,心里会不会难过地想着:又一个可怜的女学生?
  1
  北电事件经过
  5月10日,阿廖沙通过朋友的微博,曝光了自己在大学中遭遇性侵的不幸经过,令人气愤的是,在不幸遭遇之后,她受到了以宋靖、吴毅、朱正明等人的仗权欺人。时隔6年之后,才选择公开声讨。
  当天,北京电影学院的官方微博就有相关的回应。
  5月12日阿廖沙以前所在班级联名发布公开信,捅刀阿廖沙。
  5月13日@北电摄院11级毕业生发微博声援阿廖沙,爆料北电摄影学院的教授公报私仇,敲诈勒索学生,时常做出不检点的动作。
  5月25日朱炯和朱正明父子发表律师声明。
  6月5日,阿廖沙的学弟@北电侯亮平挺身而出表示就算自己拿不到毕业证,也要扒开摄影学院的老师们的真面目,并称自己掌握大量证据。
  6月10日,标题为“北电性侵事件|这个世界会好吗?”的文章引起了大量转发。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原文。
  截止发文时期,事件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2
  两个关键词
  很显然,北京电影学院这起事件当中,最让人关注的是两个词——性侵和F·B。
  性侵女学生,最起码的底线问题。如果事件属实,所有参与性侵的人员,都应受到法律的责罚。
  现在的问题在于,什么样的力量掩盖了事件真相,阻碍着真相水落石出?
  如果涉事老师确实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拿出更多的证据证明自己,而要依靠班级联合信呢?
  而如果事情属实,是什么让调查无法深入?
  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就与另外一个关键词“F·B”联系到了一起。
  从网上的爆料来看,F·B问题在这批老师当中,显得尤为突出。

  F·B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批人因为利益关联,紧紧地绑到了一起。
  甚至可以想象,如果事情属实,那么阿廖沙等受害者面临的其实不是那么几个老师,而是一整个的利益集团。
  哪怕这个集团中的某一个人心地再善良,最终也只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解决问题。
  3
  解决办法按闹分配?
  事件到了这一阶段,一方面在对社会感到黑暗的同时,另一方面,网络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呼吁,比如国家对***猥亵罪的管控太轻了。
  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七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可是在这起事件当中,假使把法律中的量刑再怎么提高,也没有办法惩治到当事人。
  从这个角度说来,似乎只是执法不严的问题。如果能够不断地督促国家的公仆们好好办事,维护国家的公平和正义,切实地落实每一项律令,那么社会一定会变好的。
  可问题正在于,执法者究竟能不能让公平和正义得到显现?通俗地说,执法者到底站在哪一边?
  事件当中的班主任朱炯和系主任宋靖给我们上了很生动的一堂课。尽管她们不足以充当执法者的角色,但是她们的身份与执法者是有一定相似性的,至少都是保护应当保护的人的。
  在阿廖沙公开提出此事后,班主任朱炯挂了她的课程,不多不少,正好59。不过这种查无对证带有强烈主观性的表达,未必在逻辑上得到成立。而系主任宋靖的表现,在阿廖沙的描绘中,以非常极端的形象展示在公众当中。

  难道班主任不应该保护自己的学生吗?难道系主任不应当惩罚性侵自己学生的凶手吗?即便由于身份、权力的不足,不敢发声,那么反过来变本加厉地折磨学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呢?
  这么一看,如果仅仅强调执法者守护者的身份,却不强调执法者守护的是什么样的法,后果就会变成这样——至少在朱炯和宋靖看来,她们所执行的法律,是她们所熟悉的那套争取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法律,跟保护学生毫无关系。
  所以当我们一遍遍地喊着完善立法,严格执法的时候,如果跳开具体的环境,抛开具体的人,从理想中的法理概念去分析问题,只能走进死胡同。
  网上有一个留言称“为什么去发微博而不是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
  但是把这个问题落实到“按闹分配”的国情中来看,这句话更像是一句黑色幽默。
  4
  站队?删帖?
  这起事件当中,其实还存在着两个更为有趣的点。
  一是害怕站队。由于事件反转来反转去,没有人敢随意地相信某一边的说法。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没有人希望自己与谬误为伴。
  什么样的观点是谬误?什么样的观点是正解?
  只有现实能够检验。
  每个人心中基于以往的了解,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这无可非议。
  有问题的是,某一些观点在部分人看来是百分百错误的,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却习以为常。
  在官场的酒桌上,为首的领导和老板,笑眯眯地与手下人谈笑风生,或者说自己动用了哪些能力,帮助了哪些人升到了什么样的级别,或者跟女性说一些隐晦的黄段子博众人一乐。可是手下的人呢,也未必把这些当做问题。
  正如事件中,班主任朱炯的侄女嘲笑阿廖沙,说那么多人就她一个人唧唧歪歪的。
  在她看来,哪有什么站队不站队,屁股决定了脑袋。
  至于删帖,由于以上的原因,同样也并不能给十足的证据去反对。删帖就代表心虚的逻辑,不能让所有人信服,仍有许多人徘徊着,担忧删帖确实是在删除谣言。
  这种心理,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历史的遗留原因。
  因为删帖就是在删谣言的论调,是这几次大的公众事件发生之后,官方的一贯说法。
  以雷洋案为例的一个个案件,都不免与谣言带上边。尽管人们对这种说法并不满意,但是,确实少了确凿的证据,使得对于这种论调的反驳,不够有力。
  当然,还有更加悲观的看法。那就是选择性相信这种论调,因为知道,选择不相信很可能意味着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集团。这个庞大的集团,令人心生恐惧。
  庆幸的是人们当中仍充满着奋斗的力量。
  更多的人认为,即便删除的是谣言,但是这种处理方式,显然就摆明了不是求合作的姿态,哪怕真的是删除谣言,但这种处理方式,也一样应该受到强烈的谴责。
  我们反对这样霸道的管控,不代表管控下的决策一定是错误的,也许雷厉风行的决策包括删帖,涵盖着决策者对于事件严重性的考量,但是短时间内它所能够达到的效果并不能为公众所知。
  毕竟公众才是法律和决策需要负责的对象。
  这一整个决策过程,为什么不能被国家的主人、广大的人民知道呢?
  5
       事件之后呢?
  之前《人民的名义》正火的时候,与一位朋友闲谈。
  我说:这部片子拍的确实不错,挺真实的。
  朋友点点头,又笑笑说:只有一半的真实最恰到好处,又能给观众过把瘾,又能不超过底线。片子里还有个侯亮平是大清官,现实中呢?谁能打着包票说,天下乌鸦不是一般黑?
  我一时语塞。
  莫不成现实当中真要一团漆黑?
  不过也不必灰心,传播的力量,就像一束光,要往最深最暗的地方照去。
  现实给了我们丰富的经验,我们能够预测出,如果事情属实的话,对方会有哪些手段——要么把一些小鱼小虾丢出来战略性放弃,要么强力镇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么集中力量把黑的说成白的。
  偏离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难道还能一味相信官方和权威的话么?
  这正是传播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关注与传播能切切实实地,让该跳出来的人跳出来。
  哪怕我们知道事情也许将一而再再而三反转。
  既愤怒又好笑的是,这类反转来反转去的事件层出不穷。
  其实,每反转一次,我们都能够离真相更进一步。
  那些肮脏的伎俩,用得多了,也就不好用了。

      欢迎在天虹创惠网【坊间吐槽】版块发布观点见解
      点我联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影性侵案:那些无耻的教师、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