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产到户的成功原因一直被冰封,流传开来的都是误导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李东宏原标题:包产到户的成功原因一直被冰封,流传开来的都是误导《张文茂:对中国农村改革应该进行系统反思了!》客观地分析了改革初期粮食增产的原因,认为至少有五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是多年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贡献,水浇地面积的增加;第二是化肥供应量增加,农业生产中开始大量使用;第三是杂交水稻和小麦等新品种的普遍推广;第四是国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其中粮食统购价格从79年夏粮上市起提高20%,超购部分在此基础上再加价50%;五是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也不仅仅是包产到户,还包括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并不是搞其他责任制的就减产或不增产。”
笔者完全同意他的分析,但他并没有分析为什么包产到户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本文认为,包产到户成功的真正原因,一直被冰封,流传开来的都是误导,会误导农村的进一步改革,会阻碍塘约村经营的推广。
一、改革在小岗村抓住的是死老鼠
中国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在农村承包改革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当时的改革叫落实生产经营责任制,改革的成功原因也被归结为落实生产经营责任制,但是,我们发现,农村承包改革成功后,很快城里的国企也掀起了承包制改革,却没有成功。为什么承包制在农村承包改革中取得成功,却在国企改革中失败呢?答案肯定不在落实生产经营责任制上,即不能在经营体制和机制上找原因。
公有制经济组织改革,首先是公有制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才能通过体制和机制的科学设计实现经济组织中的相关利益各方的利益,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改革是公有制的落实和实现,其中,公有制的落实是改革的基础,只有公有制落实了,所有者以及相关各方的利益才能通过体制、机制的科学设计来实现,并促进经济发展。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承包制在农村取得了成功,但在国企改革中则完全失败,为什么?包产到户,不仅是经营体制和机制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成员权的落实。试想,不落实农民的成员权,农民对自己的劳动和收益就没有自主支配权,他怎么会去多劳多得?所以,包产到户,是两个层次的改革:经营体制和机制上是落实生产经营责任制,生产关系上是落实集体经济的成员权。其中,落实农民的成员权是农地承包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同样是承包,国企的承包制改革并没有落实成员权或者落实全民所有的性质,因为国企的所有权主体是全体人民,国企职工只是国企的雇员,政府只是国企所有权主体的代理人,而且国企承包合同发生在政府与全体职工或者企业经营者之间,无论政府、全体职工或者企业经营者都不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或者所有者的成员。这决定了,国企承包合同发生在与国企没有产权关系的第三者之间,落实的是政府与全体职工或者企业经营者的雇佣关系。这样的改革是完全不能搞好国有企业的。所以,国企承包失败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没有落实全民所有。后来的国企改革仍然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结果唯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国企变成了市场主体,而这个市场主体又是有问题的——既不符合国企组织形式的要求,又不符合所谓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农地承包本质上是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我们却总结为落实生产经营责任制,并把它盲目搬到国企改革中并取得失败。这说明,我们当年在农村的改革不过是瞎猫碰上个死老鼠。
为更好地理解落实公有制成员权的重要性,我们先搞清楚国企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潜在的优势:现代企业制度中,资本与管理的关系只能是信托,信托导致管理不必对资本提供财产担保,从而使资本对管理的约束软化,产生了种种现代企业病。国企,本质上是全民所有,即全体公民是国企法定、平等的股东。这种股东权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国企利润在全民中平均分红;之二就是国企职工与作为股东的全体公民之间的关系与私企不同:国企职工为全体公民打工,全体国企职工是国企的经营权主体。这种关系允许全体公民都有资格通过竞争成为国企职工,通过担保和竞标组成国企的经营权主体。在国企的经营权主体中,厂长、经理与全体国企职工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打工,因此前者必须向后者提供担保,后者有权决定厂长、经理的任免、奖罚,而作为股东代表的政府则无权干涉。与不能建立科学体制和机制的现代西方企业相比,理想中的国企优势在于可以建立科学的体制和机制,首先是国企内部体制和机制可以更科学,其次是国企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通过把这个庞大的体系科学化,可以扩大企业的边界,增加企业的效率,节省市场竞争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同时又利于在市场基础上发展计划性的经济。
二、塘约是农村二次改革的雏燕
邓小平晚年说,农村改革第一次飞跃是把小农从公社里解放出来,解决温饱问题。这只是过渡阶段;第二步还得把小农组织起来,搞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他还说这叫"二次飞跃"!
近来,塘约道路这个词频频出现在报端、网络。塘约道路,是在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基础上,是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的一种探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形式的一种尝试,是实现小平同志“二次飞跃”的试点,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复兴的希望所在。
无论是从经营体制和机制看,还是从所有制性质看,塘约村都是比较优秀的市场主体,但是,这还不是塘约模式的真正意义。其实,塘约模式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结构,尤其是农村经济结构的简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量塘约的出现,使得政府跟农民的关系简化为政府与村集体的关系。只要把政府变成市场主体,把政府与村集体的关系变为平等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整个经济结构就同时简化并科学化了。政府能变成市场主体吗?能!因为政府有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进行平等的市场交易的功能。这个功能不仅可以优化和简化市场结构,而且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比如,农产品加工业,政府在农村经济组织中通过市场竞价采购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按原价加超市费用卖出,足以影响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在市场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计划,另外,还可以促进加工业下乡,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如果政府把通过低价竞买的一部分农产品给公务员发工资,可以给公务员发票证,让公务员到超市去取,还可以保证公务员吃到低价、绿色的农产品。
有人说,这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但这在社会主义交易经济学看来,完全不值得一驳:
按照社会主义天赋人权理论,人类应当实行这样的所有制:资源是上天赐予社会整体的财产,而社会整体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作为平等股东组成的社会法人。社会法人把一部分资源无偿地、平均地分配给股东利用,(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劳动能力弱的人可以把自己多余的用地卖给“富人”,满足富人住大房的需要,同时改善自己的生活。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30年而不是70年到期后,他还可以再卖一次。),把另一部分资源通过竞卖的方式交给作为资源利用者的公私资本家利用,所得在做出必要扣除后在全体股东中平均分配。社会成员的收入包括两部分:股东收益和劳动所得。所有制上的平权和财产流通上的交易存在,使得社会法人得以以资本家为“剥削”对象,通过交易获取剩余,成为资本家的资本家,因而这种经济是自由、平等、高效和绿色而且计划性的。在这个应然的社会里,公有财产权本身是正当而且高效的,并且是私人财产权唯一的合法基础性来源,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社会的股东获得从公共财产派生的私人财产权,即作为股权表现的财产权,每一个劳动者都可以以自己的劳动为对价通过与社会和作为资源利用者的社会组织的交易获取劳动收入,即作为劳动所得的财产权,另外,还可以以上述财产组成作为资源利用者的社会组织所形成的股权。这样,公私两个财产权和谐共存,相互促进。
这种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交易经济。它能够满足科斯定理的三个前提条件:首先是产权的初始界定清晰。在社会主义交易经济里,资源归社会法人所有,然后通过竞争性的交易由资源利用者用自己的劳动来交换,从而流转到资源利用者手里,因而产权的初始界定是清晰的。其次是交易费用为零。由于掌握充足的社会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社会法人的存在肯定会降低交易费用,而且交易费用可以由社会法人承担,所以,对社会法人以外的市场主体来说,交易费用很低,甚至为零。再次是完全竞争。资源市场的交易,是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交易以完全竞争的资源市场为基础,而且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不但交易信息资源充分而且交易费用为零,所以完全竞争也是可以实现的。
经济史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这样一个经济学原理:作为经济本质的交易,由市场和计划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市场说的是交易的主体、客体和客观方面,计划说的是交易的主体、客体和主观方面。两者结合,使交易具备了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交易结构。以交易为内容和特征的经济叫做交易经济。把交易割裂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不承认社会整体法人地位的结果:市场经济不承认社会整体的主体地位,结果是否定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只承认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计划经济不承认社会个体的主体地位,结果是否定社会个体之间的现实交易,否定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形式交易,只承认他们之间的实质交易。
如果分析两者的功效,我们会发现:市场经济不承认社会整体的主体资格,使市场结构畸形,表现为社会的个体与社会整体的交易缺失,市场经济成为无数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不能按照社会整体或者个体任何一方的利益和意志发展,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无从体现,宏观经济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周期化,竞争残酷,贫富分化严重,最极端的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要靠战争、天灾等灾难来调整,人成为经济的奴隶或者客体。计划经济,否定社会个体的交易主体地位,使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的形式交易缺失,降低了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的交易能力和意愿,降低了微观层次的效率。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之间的实质交易,可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但是缺乏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的形式交易基础,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的实质交易的效率无法保障。
总之,一个正常的经济,政府必须承担起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的职责,否则,整个经济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屠宰场,不仅没有效率,而且使战争、动荡成为调节经济的必需品。
综上所述,塘约只是农村改革二次飞跃试点中的一只雏燕,能飞多高,还需要拭目以待,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结语
中国所有制改革的根本原因只有三个:第一、公有制建立起来了,却没有公有制的成员权,没有处理好公有制内部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公有制内部个人与个人的关系。第二、根据公有制的所有制性质设计公有制的体制和机制,也需要改革。需要说明的是,私有制在资本和管理之间只能实行信托原则,公有制则实行竞标和担保,不能拿私有制形式的鞋束缚公有制的脚。第三、所有制改革也是适应中国利用世界大市场的需要。改革前中国是被封锁的,市场就只有国内市场;改革后世界市场对中国打开。市场的扩大,也要求我们进行公有制经济的改革。
欢迎在天虹创惠网【坊间吐槽】版块发布观点见解
点我联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