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昔97 发表于 2017-6-18 11:08:44

塘约道路是什么主义道路

来源:红歌会网作者:工农兵文艺
原标题:如何认识塘约道路的局限性?

  从去年底红歌会一开始发出塘约道路的文章,本人就发表了一篇文章《网评:大寨小岗塘约村,是否在走回头路?》批判官僚体系社会精英对重新组织起来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的混蛋逻辑,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文章很快的就沉底了,随着塘约道路的不断宣传报道,今年四月份红歌会又重新发出这篇文章,引起了网友们广泛讨论,收到了扶正祛邪提高认识的效果。
  因为根据当时的宣传报道,我认为塘约道路应该是大寨和南街村精神的继承者,是重新组织起来实行公有制的集体经济,能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抵抗国内外资本侵蚀的坚强堡垒。
  但是前不久红歌会的一篇文章,莫太赞誉塘约——读《塘约道路》书、看唐约村的思考,是实地考察塘约村的网友披露了公开宣传报道没有的内容,让人们看到了不为人知的另一方面,塘约村的组织起来和真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济存在很大的差别,他们是土地入股集体经营,并且得到了政府部门五千多万的财政投入,当然就可以短时间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
  这样一来,塘约道路能不能在全国范围贫困农村推广复制就令人怀疑了。因为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济,是老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战天斗地改变面貌发展壮大,政府部门只是有限的财政投入,比如帮助解决一些农村自己无法生产的农机具等等,完全是农民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伟大成果,那时候也没有国内外的资本财团蚕食鲸吞的历史舞台,老百姓当然可以通过辛勤劳动逐步的实现人人平等共同提高。
  迄今为止的塘约道路宣传报道,都是如何有利于实现做蛋糕的内容,却没有看到他们内部如何实现人人平等共同提高分蛋糕的内容,这一点关系到能不能凝聚人心不闹分裂的问题。
  如今的塘约道路是精准扶贫的样板工程,得益于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快速改变了外在形象,外出打工人员当然会回来就地谋生的,但是政府部门不可能持续不断财政投入,如果没有了大量的财政投入,在资本逐利市场经济的弱肉强食从林法则残酷竞争下,因为生产经营必须有可观的利润收入良性循环,除了按劳分配还必须付出土地入股的资本分红,无形之中就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如果因为信息不灵市场饱和各种各样的不可预知因素,产生了入不敷出就难以为继了,塘约村能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抵抗外来资本的蚕食鲸吞就是一个未知数,很可能就人心涣散要求退股各寻门路了,如果政府部门长期保持财政投入,却又成为一个小岗村的翻版了。
  为什么几千个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济农村,能够在资本逐利市场经济之中屹立不动呢?其它地方不太了解不予评论,南街村的外圆内方就可以推而广之,因为外部的资本逐利市场经济,是中央政府的既定方针,老百姓无力改变只能适应,政府部门不可能财政投入,只能是依靠银行贷款,南街村的外圆内方就应运而生了,所谓的外圆内方,就是外部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始终保持发展壮大自己的生存能力,内部必须人人平等共同提高凝聚人心,决不允许出现阶级分化矛盾冲突的F·B堕落四分五裂,就可以长期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人人平等共同提高的优越性,向共产主义公有制小社区过渡。
  客观来说,在私改开放以后金权至上资本为王的大环境里面,老百姓仅仅是组织起来,却没有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大力支持,很难始终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碰到了生计艰难的时候,不论是什么资本的蚕食鲸吞,有时候就力不从心只能是被迫接受的,这一点从国企改革被国内外资本财团,巧取豪夺化公为私的历史过程就可以看出来了。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样板工程,中央政府虽然没有大量的财政投入,但是有了政策倾斜就可以吸引其他渠道的资本投入,再加上裁军下来的几个工程兵铁道兵师直接参与深圳建设,创造了当时名闻遐迩全国第一的深圳速度。任何地方不论是什么样的资本投入,都可以快速的改变面貌,沿海经济和大城市的富饶丰足,不就是政府部门和外来资本的长期投入造成的吗?这就是全国范围老少边穷地区为什么长期贫困,老百姓不得不外出打工被压迫剥削财富掠夺的历史根源。
  毛泽东时代的三线建设,既是国防工业的发展需要,也是为了缩小全国范围地区之间三大差别的需要,在完成了工业体系的全面建立以后,就开始了反哺农业的财政投入,农业八字宪法的贯彻实行,全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很可惜毛泽东去世以后,某些人为了一己之私,全面否定了毛泽东的政治路线和经济路线,进一步拉大了全国范围各方面的三大差别,造成了日益严重的阶级分化矛盾冲突。
  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始终贯穿于革命年代和建设年代,虽然一个时期有所侧重于某一方面,但是决不会长时期一成不变的,战术方面可以千变万化,却必须始终保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战略方向。

欢迎在天虹创惠网【坊间吐槽】版块发布观点见解
点我联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塘约道路是什么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