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昔97 发表于 2017-6-30 15:53:33

警惕极端市场化毁灭中国体育事业

来源:红歌会网作者:肖凡
原标题: 国乒事件:警惕极端市场化毁灭中国体育事业
  摘 要:体育改革要走公有制、公益化的举国体制的培养和市场化的职业竞技相结合的道路,不能一味模仿美国表层商业化模式而刻意忽视美国本身的举国体制,更要吸取他们用职业体育经济商业化反哺举国体制培养人才的模式的优点。只有举国体制为基层体育爱好者提供足够的资源和保障,基层群众才能广泛的参与其中;只有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体育,我们才能更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人才。
  这几天,因为国乒几大名将的退赛,以及国乒主帅刘国梁被升至乒协副主席的虚位,引发了一场弥漫网络的硝烟。这场硝烟之火之所以这么旺盛,不仅仅是对国乒这支常胜队伍的热血支持,更是对持久以来中国体育改革的公益化为主与资本化、私有化、市场化为主之争。
  经过十几年的教训,教育与医疗领域的产业化市场化以惨痛的教训收场,最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宣告了新自由主义思维指导的医疗资本化、市场化模式的破产。今天,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深入发展,国内外资本大鳄手中握有巨额资本,但是由于人民大众被剥削严重有效需求不足,这些过剩资本缺乏足够的投资空间,在这种局面下,体育就成为资本秃鹫们下一个围猎的主要战场。在今天的中国,体育究竟是像教育和医疗一样是以公益化为主要特征的事业,还是以市场化、牟利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分析的问题和迷思。
  一、极端市场化势力不仅是针对国乒,他们要搞彻底的体育市场化、资本化、私有化、产业化,要对中国体育全面换血
  早在篮协改革之时,被视为中国篮球之殇的举国体制培养之路,就被各俱乐部的资本家弃之如敝履,而在中国男篮近10年的状态不佳的舆论压力之下,民众也对体育总局长期以来针对中国篮球的市场化职业化改革的谨慎吐槽不已。国家体育总局与中职篮各俱乐部在发生多次交涉之后,大刀阔斧上马中职篮总公司,并立姚明为篮协主席,才压住了大众舆论的口诛笔伐。但是,姚明真的能带中国篮球走出泥潭吗?全盘照搬美国真的是中国篮球的未来出路吗?这些都还保有大大的疑问。
  就在此时,一直被国民视为骄傲的国乒出了事,先是孔令辉深陷“赌债门”,在还没调查清楚的时候,就被临阵换帅调离一线。接着就是导致这次罢赛的刘国梁升任乒协副主席,失去了对国乒的临阵指挥权。国乒男队主将和教练为了此事私自罢赛,私人意气用事损害国家荣誉和球迷的感情实属不该。
  这一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公益化体育事业、体育资产的继承人,这些体育明星已经在今天的经济和社会私有化和市场化大潮中,已经日益缺乏国乒前辈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精神,他们的现实利益已经越来越由资本市场来支配(如这些明星的天价代言费和电视节目出场费),他们自身的形象、自身的体育比赛的表演,都已经高度市场化、商品化和资本化,但是商品和品牌的产权,却仍然是国家的。
  虽然这些国乒明星们,在今天的体育明星中仍然是最爱国、最有政治素质的人,但是其本质上也在日益蜕变成市场人和经济人。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支配下,今天的孔令辉、刘国梁包括蔡振华,再也不可能是徐寅生、容国团们了,资本狂潮之下,一切坚固的社会主义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了。无论是“赌债门”还是“退赛门”,其本质都是市场经济思维、资本思维对举国体制模式的侵染。按照极端市场派的思维,市场化私有化导致的问题,要通过进一步更深入的市场化和私有化来解决,其最终结果必然是,把国乒市场化成国足。
  党中央希望这些体育明星“要明确为谁打球的问题”,然而,拥有巨大权力的极端市场派却要照搬美国私有化市场化的体育模式来改革中国体育事业,美国的体育明星们只能是为个人、为小集团、为资本打球,怎么可能为国家、为人民打球?
  但是,据相关媒体报道,极端市场派希望国乒男女队的扁平化改革,是为下一步将中国乒乓球全面彻底的市场化做铺垫的;近期以来,中国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用民间色彩更重的协会来主导各项体育运动的发展;比如,体制外的体育名将担任重要职务,官气浓厚的足球管理中心被撤销,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等等,这些现象显示中国体育以公益化、公有化为主要特征的举国体制正在改变,中国乒乓球队不可能置身事外。
  足球和篮球的极端市场化改革,完全按照市场原教旨主义,将本来成熟可靠的举国体制培养人才的机制完全抛弃,并寄希望于私人资本投入培养人,而实际上私人资本不愿承担基层大批体育人才培养的长周期和高投入、高风险,往往寻求投入产出比更高更快的外援计划,用钱直接签来国外成熟的运动员,来增加商业收入。国乒改革的方向是不是要向足球、篮球看齐,中国乒乓球是不是也要走市场原教旨主义的邪路,搞极端市场化,把现有举国体制培养人才的模式完全去掉,这一点是关系到国乒的未来是否还能称霸世界的。
  二、极端市场化不是国乒改革的出路,英、日、美体育也靠举国体制培养人才
  和以往不同的并不只是这次改革的对象是强势项目,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舆论上掀起了公益化、公有制为特征的举国体制和极端市场化之争,尽管实际上这次具体的改革并未直接涉及举国体制,但是实际上乒乓领域已然刮起了鼓吹极端市场化代替举国体制的邪风。这次具体改革的重点是将直接管理的总教练统领模式,变成了不再设总教练、主教练岗位,设男子、女子两个国家队教练组,一手抓竞技训练,一手抓队伍管理,减少管理层级的“扁平化”管理方式,实质是将原来的主教练一人指令团队如何作战变为教练组共同决定战术。这本应是群策群力的好事,但是,因为刘国梁这一影响国乒十几年的关键人物被调离指挥岗位,而闹得大战在前,队员们无心应战,这真的只是感情纠葛?很多人担心,作为举国体制和计划经济最顽固堡垒的乒乓球被“削藩”,可能正是在为全面实施极端市场化铺路,所以舆论哗然更多的是表达他们对于国乒改革前途的担忧,是对潜在的葬送举国体制培养人才的担忧。
  不得不承认的是,国乒其实面临的处境并不轻松:
  1.世界正在努力追赶中国的乒乓球水平
  得益于中国乒乓人才出口的结果,世界各国的乒乓球水平正以惊人速度向中国靠拢,尤其以日本为代表,自从亚锦赛和世乒赛上日本乒乓球选手突然崛起后,舆论对中国乒乓球在国际乒坛的霸主地位是否已经开始动摇进行了一番激烈的争论。不可否认的是,在涌现出平野美宇、张本智和这样的年轻选手之后,日乒确实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学习国乒的训练模式,并大量聘请中国优秀乒乓球教练,将年轻精英尽早派到国际赛场征战,在亚锦赛和世乒赛上的表现也是顺理成章。如果不是得到了刘国梁为首国乒教练团队的足够重视,并针对日本平野美宇和张本智和等选手的技术特点,在整合国乒男女队资源的基础上,加以破解和针对性强化练习,我想说不定日本乒乓就可以实现对中国乒乓的双杀了。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乒乓球队就是后枕无忧的,就像世界篮球正在实现对美国篮球的赶超一样,中国乒乓在世界乒坛的霸主地位并不是稳固,需要时刻警醒并不断超越自我和努力发展。但是随着平野美宇夺得世界杯冠军、亚锦赛冠军,随着张本智和杀进世乒赛八强,日乒想继续挫败国乒。但是在世乒赛上许昕击败了张本智和,丁宁也复仇平野美宇。暂时稳住了国乒的阵脚,但这不意味着永远打败了他们。为了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日本体育产业不惜重金,倾情打造所有具备冲金的项目。面对这样疯狂追赶我们的对手,我们不能放松任何一丝警惕。
  2.在国内大力鼓吹去举国体制的时候,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发展举国体制以增强竞技体育的发展。
  “举国的体制”似乎是中国体育的专用名词。其实不然,各国为了奥运会出好成绩,都有这种做法。2012年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英国体育部门就加大投入,培养有潜力的金牌选手。经过数年的努力,英国的收效非常大:英国本土奥运会,金牌榜排名第三,2016年里约奥运会,金牌榜第二,超越中国。
  里约奥运会,英国实现近几十年的历史性的突破,超越中国越居金牌榜第二,这背后依靠的就是英国特色的举国体制。英国体育重新崛起的战略大致讲是三个:国家彩票、金牌战略和科学训练方式。1997年梅杰政府设立了一个专门向体育领域分配政府拨款和国家彩票资金的体育基金会。英国国会规定,国家彩票收入的28%作为公益基金投入到体育文化等几大领域,其中体育领域独得其中的二成。2014年,单单给到体育领域的公益基金就达到近600亿人民币。在里约奥运会周期的四年里,英国体育理事会总共投入了3.5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1亿元)。显然,在发展策略正确的前提下,投入越多回报越大。那么,这些钱是怎么分配的?很简单,以金牌为导向,按照未来一个奥运会周期内体育项目夺牌的可能性来决定拨款金额多寡。哪个项目更容易得到金牌,就加大资助;哪个项目不能夺牌,就减少激励;哪些项目不够职业化,比较缺钱,可又是重要奥运项目,就加大拨款。这样做效果也很明显。伦敦奥运会上英国表现最好的赛艇、自行车、田径、皮划艇和帆船等项目得到的拨款最多。而英国的乒乓球和篮球没有希望夺牌,基本上得不到资助。而原来英国的的强项游泳由于在2012年奥运会上发挥失常,他们的拨款被削减了400万英镑,英国游泳协会之后被迫更换了教练和训练方式。这次奥运会上英国游泳队赢得了1金5银,超额完成了目标,预计未来一个奥运周期的拨款将会增加。日本更是如此!为了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日本体育产业不惜重金,倾情打造所有具备冲金的项目。日本乒乓球,就是大力扶持的运动。日本乒协每年获得3亿日元经费,约等于1800万人民币,确保青训以及一线队的训练和比赛。不仅如此,日本乒协还搞了一个“断代工程”,即主抓2020适龄球员。最近涌现的17岁平野美宇,13岁张本智和,都是为了东京奥运会,而挖潜的。
  在举国体制的帮助下,英国已经实现了金牌数对中国的赶超,面对日本乒乓对中国乒乓的疯狂追赶,中国体育还要在去举国体制的不归路上继续走多久?
  三、NBA的成功也是以举国体制为基础:极端市场派搞得不是改革,而是颠覆和破坏
  即使着眼职业篮球最为发达的美国,在NBA辉煌发展近半个世纪,水平领先世界三十余年的背后,其实是美国举国上下不遗余力的发展篮球基层教育,美国从小学开始到大学(相当大一部分是国家所有),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全国性质的以学校为单位的篮球赛事,每个州都对其州内赛事和州内学校的篮球人才培养投入大量的财政。在美国影响最为深远的篮球赛事,并不是NBA,而是其大学篮球联赛NCAA,每年的疯狂三月收视率甚至超过NBA,在某些重要节点NBA的转播也需要为其让道,其赛事进入甜蜜十六强之後即意味着一场比赛定胜负淘汰的惨烈厮杀,充满了不确定性,相比表演性和功利性更强的NBA季后赛多了一份刺激和竞技性。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国教育对体育的重视一点也不逊色于科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以篮球为例,从小学开始的教育启蒙,就有美国专项财政支持,美国篮球第一人勒布朗詹姆斯尽管生于贫苦的单亲家庭,但是在8岁时就接受到政府财政支持的学校专业篮球教练的指导,进行系统科学的力量和技术训练,并有免费的营养餐和体育装备与器材,而更普遍的是广大的美国学生通过体育特长获得奖学金,完成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美国中学篮球联赛水平之发达,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一方面取决于国家财政和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美国中小学优秀篮球人才会收到相当可观的奖学金补贴,有的甚至提前数年收到来自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承诺,另一方面在美国政府引导和美国社会的呼吁下,作为美国篮球教育果实的收割者的商业联盟NBA,每年也要投入大量资金反哺篮球教育和大中小学的联赛,返补美国特色的举国体制。这一点,所谓借鉴美国体育体制的中国足球模式和篮球模式完全相反,进入中国足球和篮球领域的中国私人资本完全不受政府和社会制约,不仅没有烦不公有化公益化的举国体制,反而将举国体制彻底瓦解和私有化后,根本不承担培养广大基础体育人才的责任。
  看看美国,NBA为了不伤害美国大学篮球的发展,规定不上大学(至少一年)的美国本土篮球运动员无法参加选秀,更有ESPN的消息称NBA即将把这一规定改为至少读两年大学才可以参加选秀,由此观之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体育商业联盟多么重视为它服务的带有公益性和举国体制特征的体育教育事业。中国的极端市场派是在学美国吗?完全不是,美国体制真正的优势他们完全不学,反而把美国体制最落后、最糟粕的东西水土不服地照搬到中国来,这股极端市场派打着改革的旗帜,其实完全是在配合美国和日本在破坏和颠覆中国的体育事业。
  另外,NBA等商业联盟的成功,有赖于美国庞大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既是各大赛事门票的消费者,又是各种周边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举个例子,NBA商业化最成功的球队之一纽约尼克斯队,依靠当地庞大的中产消费市场,一场球仅球票和停车费收入就达2亿美金,其中单张门票(场边的座位)最贵可达5万美金,这在中国是完全做不到的,中国市场是庞大的底层劳工阶层,消费能力以及消费习惯决定中国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来支持职业体育。美国通过美元霸权、金融霸权、科技霸权和军事霸权,每年从中国等国家剥削巨额的剩余价值,这才使美国资本家可以收买工人阶层,产生了大批中产阶级,然而,这一切在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中国如果搞群众体育的彻底私有化和市场化模式,大众体育产业以营利为根本宗旨,最终效果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事业的权利被资本剥夺。
  另外,美国因为商业化操作过于严重,优秀运动员考量职业发展的立足点越来越是从金钱出发,很多球星为了大合同退出国家队,放弃为国争光的义务;另外,越来越多的运动场地被商业公司开发运营和垄断,场地租金也要好几百美金一小时;运动装备和产品因为球星商业代言也越来越贵,一双普通的篮球鞋要上百美金,在中国市场买到甚至要近千元一双;此外专业私人教练的课程也是按小时收取高昂费用。这些无疑给普通家庭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将大批工薪阶层挡在体育活动高消费的门槛之外,这是中国体育改革要避免发生的。
  总体来讲,美国体育是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的严谨的举国体制,正是在这样一个重视举国体制的体育教育,全面而充分的训练和发展运动员并不停地输送优秀人才给那些商业联盟,才有了美国篮球(以及其他体育项目)的长盛不衰。商业联盟NBA的成功仰仗的是美国体育教育举国体制的成果,从这个维度来看,美国篮球的成功和中国乒乓球,体操的有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警惕极端市场原教旨主义破坏中国体育改革,公有化、公益化的举国体制培养和市场化相结合才是破局之道
  相比中国足球和中国篮球的基层教育的萎靡,中国乒乓球的基层培养是成熟且完善的,既然这种模式正是全世界各个体育强国都普遍认同的,那么我们绝对有理由坚持这一优点,继续强化自己。尽管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改革管理体制,把以往的总教练负责制改成扁平化的男女队教练组分管,我们不妨以最大善意理解政策本身是想群策群力,发挥整个教练组每位教练的能力,取消总教练和主教练能让教练组的教练行政职务上平级从而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民主性。但是,作为具有丰富个人大赛经验和执教经验的刘国梁是否也可以作为教练组的一份子,为国乒继续出力?另外,乒乓球有别于三大球男女队分开独立的特点,只设男女两个教练组每个教练组只有一个牵头人,没有一个能了解明确拍板的一线负责人组织两个教练组的联系,混双乃至男女队技术交流的重大战术决策上,是不是会在关键时刻因为争议无法解决不知所措?
  此外,让人担忧的是,以叶檀之类为代表,极端市场化私有化产权明晰化的声音在这次事件发生后甚嚣尘上,他们打着改革幌子,谋求进一步改掉国乒赖以生存的举国体制基础,这种倾向值得高度警惕。
  足球的极端市场化惨痛教训摆在眼前,举国体制瓦解导致基层培养萎靡,俱乐部老板不愿意花大钱,经历长周期去培养新人,为了票房收入各大俱乐部干脆砸钱引进大牌外援,本就少的可怜本土球员又被挤压出场时间和球权,长此以往中国足球哪有出头之日?步中国足球后尘的中国篮球,也已然出现足球的病痛。

  极端市场化前后中国篮球联赛本土球员数据变化对比  作为中国篮球20年的老球迷,90年代我们的国手震吓亚洲篮坛的事至今历历在目。90年代,谈中国篮球我们有胡卫东,刘玉栋,孙军,巩晓彬,范彬,宋涛等等,他们是各自省队的灵魂和代表;00年代,我们依然有姚明,巴特,王治郅,刘炜,郭士强,易建联,唐振东这些人依然是各自省队的核心。但是最近十余年,由于CBA外援政策的存在,可以花钱买来高水平外援迅速收回商业利益,俱乐部老板不再愿意参与周期长、投入巨大、收效甚微的基层篮球人才培养,举国体制瓦解,基层培养萎靡,本土再难出以前那种符号级别的球员了,各个俱乐部回避投资培养本土球员,疯狂砸钱买外援,致使我们的城市英雄渐渐成为马布里,杰特,布拉奇这类外国人,其中甚至有辱华言行的伊朗中锋哈达迪,无论是情感上还是长远利益上都是有巨大伤害的。

  本赛季CBA得分榜排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外国联赛  尽管姚主席长期以来呼吁体教结合,他强调,“举国体制和教育给了我们60甚至70分的人才,成熟的职业联赛会把他们锻炼成80乃至90分的运动员,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本源。”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原本中国体教分离,建立起良好的举国体育培养的系统,比如篮球本来是有一套体校-地方队-省队-国家队的人才培养和输送系统,有大量人才在基层培养和锻炼,才会最终产生高质量地顶级运动员,正是国家财政保障篮球人才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产生。然而篮球极端市场化和私有化过程,把这一系统摧毁掉,然后极端市场化势力又去苛责教育系统对体育不够重视,这是不公正的。只有在良好的举国体制的体育培养系统基础之上谈体教结合,才是公允和现实的,只有这样才能像美国那样通过教育系统发展出大量的体育人才,我们才能通过体育赛事职业化的竞争提高和继续培养出姚主席所说80分乃至90分的运动员。保证举国体制完善发展的前提下,我们绝对支持体教结合,并且支持在此基础上的体育市场化,而且只有教育和体育完全融合,体育事业才能真正影响人民的健康和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泼洗澡水连孩子都不要了,改革过程中把原来好的也扔掉,这是得不偿失的!
  社会主义体育的市场化改革,要求参与乒乓球改革的省队、市队继续以公有制公益化为基础,继续承担起基层运动员培养的基本义务,从这个维度考量,私人资本决不能不能像足球、篮球那样完全掌控作为乒乓球基础的省队。国家和各省必须能够掌握主要的股份和决定权,能够保障省队乒乓人才培养的政策方针不会因为短浅的商业利益而受影响。支持极端市场化的人绝对是破坏中国体育市场化改革的坏人,辩证的利用举国体制的优势和市场化的优势才是中国乒乓改革的破局之道。不仅乒乓如此,其他体育项目也是这样。
  乒乓的改革硝烟已经燃起,这场仗是我们输不起的!对于新中国,乒乓作为国球的意义是小球转动打球;而对于中国体育,乒乓作为国球,作为社会主义遗产,作为公有制公益化方向的成功案例,其意义在于样板工程。乒乓改革成败关乎民族自尊心,关乎亿万老百姓的民族向心力,更关乎中国体育和中国经济的未来!
  体育改革要走公有制、公益化的举国体制的培养和市场化的职业竞技相结合的道路,不能一味模仿美国表层商业化模式而刻意忽视美国本身的举国体制,更要吸取他们用职业体育经济商业化反哺举国体制培养人才的模式的优点。只有举国体制为基层体育爱好者提供足够的资源和保障,基层群众才能广泛的参与其中;只有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体育,我们才能更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人才。

欢迎在天虹创惠网【坊间吐槽】版块发布观点见解
点我联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惕极端市场化毁灭中国体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