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九十周年节目歪曲“四平保卫战”历史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百丈冰原标题:建军九十周年节目歪曲“四平保卫战”历史 央视建军九十周年节目造假历史 今天(7月10日),笔者观赏到CCTV-7《百战经典》栏目播出的“纪念建军九十周年糸列节目——解放战争经典战例:四平保卫战”。一般学过历史的或者比较关心中国现代军事史的人,对发生在1946年春末的“四平保卫战”并不陌生,甚至耳熟能详。四平保卫战,是为了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重庆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要求东北民主联军迅速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地区,给北进之敌以有力的打击。我军在持续1个多月的防御作战之后,基本达到战略目的。根据当时战场形势变化,为避免陷入被动,经请示中共中央决定,于5月18日夜到19日凌晨前自四平地区逐次撤退,结束了四平保卫战,基本实现了战略目的。
笔者曾经访问过亲自参加四平保卫战的老人,他当时是刚参加民主联军的青年农民。他说,四平保卫战虽然惨烈,但是我军打得很有章法,在敌军的飞机大炮之下,为了减少损失,四平外围阵地常常是白天让敌军占去,晚上一个反击又把阵地夺回来,反反复复。战斗中最令他们仰慕的是守卫四平街“老八路团”,钉在四平老街上一个多月,就是纹丝不动,直至上级命令撤退为止。
但是今天观看央视播出的这段“经典战争”,不得不改变看法了,这场战争,并非共产党的经典战争,而是国民党的经典战争!这是黄埔一期生杜隶明、郑洞国等利用装备优势及英明指挥,打败了黄埔四期生林彪,穷追猛打,打得林彪失态,崩溃。央视说,本来完全可以全歼东北共军的,后来只是由于老蒋无能,不听白崇禧等明智将领的意见一鼓作气消灭林彪。而更主要还是美国人马歇尔的恩赐,他终于“给了东北民主联军一线生机”,完成四平大撤退。
好一个“给了东北民主联军一线生机”,倘若不是亲眼见亲耳听,真不敢相信这是“中央台视台”呢!还是听听央视的节目解说吧:
“杜隶明从他(叛徒)口中得知民主联军伤亡惨重,许多部队减员半数以上,立刻下令追击,一下就把民主联军冲散了。眼看就要把民主联军拦截在松花江边。”
“北撤的大路上,跑着大车、骡马还有士气低迷的队伍,这是独闯关东的东北联军最艰难的时期,接下的路要往哪里走?”
“在四平苦苦撑持了一个多月的民主联军,早已人困马乏,还要继续紧急撤离,仅靠两条腿和敌人的汽车轮子赛跑。体力的消耗,再加上巨大的心理压力,林彪病倒了……这个时候的林彪真的被逼到了临界点上。”
“这个时候,如果国民党军继续向松花江以北挺进的话,那么按中央的部署,或者是按照民主联军原先的计划,我们就不得不把部分撤到苏联境内,或者是撤到大兴安岭、海拉尔、满洲里一带打游击了,这样的话情况就不堪设想!然而历史常常会在关键点上发生逆转。”
央视说的发生了逆转,究竟是发生了怎样的逆转呢?是林彪领导东北共军躲过了追剿了吗?不是!而是蒋介石与马歇尔来到了东北,充当了东北共军的救星。央视解说中说“主持调停国共关系的马歇尔将军以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实行武器禁运为要挟,迫使蒋介石在六月六日下达了‘六月停战令’,同意东北休战15天,后来又延长8天,给了东北民主联军一线生机!”
当然,这不是央视专家们创造的假历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早有记载。改革开放以来,史学家为了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修正中共据己观点书写的历史,大量引用了中共的敌对方国民党、美帝等西方国家的历史记录。无可非议的是,所有的政治势力对历史都有不同的看法,都有突出点及掩饰点,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作为中共喉舌的中央电视台偏听偏信中共过去的敌人!
真历史与假历史,去伪存真并不难,我们仅从央视这部纪录片所言,便足以看出央视搞的是伪历史。
片中说,“杜隶明从他(叛徒)口中得知民主联军伤亡惨重,许多部队减员半数以上,立刻下令追击,打得十分豪放,咬住我军撤下来的部队穷追不舍。一下就把民主联军冲散了。眼看就要把民主联军拦截在松花江边。”国军能这样做到,时间点上应该是紧接着共军撤出四平的5月19日。从5月19日到6月6日蒋介石下令休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歼灭溃不成军的东北共军,请问,在这半个月中,“国军”究竟歼灭了那几支建制的共军连、营、团没有呢?除了那位中了美人计的副科长,还有几位共军叛徒没有呢?
片中说:“这时孙立人带领的新一军一部已经追击我民主联军过了松花江,再向前挺进就将兵临哈尔滨城下,林彪和他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几乎要走到绝境。”。在国共双方档案中,都没有“共军”阻击追兵的记载,所以有汽车轮子的孙立人有可能19或者20日就已经过了松花江。已经率部过江的孙立人在这半个月中干什么去了?孙立人有通共嫌疑吧?他没有执行杜长官的命令,杜命令说:“各追击部队采取各种大胆战术,迅速跟踪追击,正面搜索,发现共军部队,集中主力包围歼灭之。”
也正是杜隶明这段话给出了破绽,“正面搜索,发现共军部队,集中主力包围消灭之。”岂不是说明当时的“国军”并没真正地咬住“共军”吗。
片中说道,林彪是18日晚从前线乘吉普车撤下来的,在国军发现共军撤退之前他就已经到达预定的江北临时大本营——舒兰了。如果说他在撤退时一时忙乱,那么到达舒兰应该可以从容指挥二线部队构设阻击阵地了。如果你说林彪手中已经没有后备部队了,那么你说的这个人就不是跟着毛主席自经百战的林彪。可想而知,当一个并非决定最后生存的保卫战打到已经没有后续部队可用时,这个保卫战还能打得下去吗?即使没有敌军合围的危险也该收场了。或者只能说明当时国军的追击并没有现在说的那么夸张,阻击追兵已经部署了没有用上。
如果事实如央视所述四平战后我军已呈败逃之势,那么,林彪的临时大本营就不应该设在距离前线较近的舒兰,而应该改设到哈尔滨以北。很明显,舒兰的地理位置利于东北民主联军下一阶段指挥作战。
问题的焦点是,四平保卫战究竟是胜战还是败战?这部片中虽然有些模棱两可,实际上倾向于败战的。
败战还是胜战,只要看它的作战目的是否达到。保卫四平的作战目的是配合重庆谈判,回击蒋介石政府的蛮横要求,争取全国民主和平的可能性,同时也为东北敌后发展争取时间。所以说,四平保卫战是胜战。但是央视的编导们坚持四平保卫战是败战。为了说明它是败战,史料不足,“大裤衩”只得现编了,他们造谣说,四平保卫战之后,中央曾经有部署把部队撤到苏联境内。
四平之战,并不是国共两党在东北的最后决战,以往的历史教科书都是这样写的。这个新的历史结论只是央视在这个节目中新创造出来的。四平保卫战中撤退的历史情景没有影像资料,完全凭央视铁嘴一派胡言: “北撤的大路上,跑着大车、骡马还有士气低迷的队伍,这是独闯关东的东北联军最艰难的时期,接下的路要往哪里走?”是啊,原定的决战打败了,中共自然就不知要往哪儿走了。这是历史吗,不是,是那些用心叵测者随意编造的伪历史。
其实,东北的战略方针,在1945年12月2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已经明确,摘录几段:
“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建立这种根据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建立这种根据地的时间,需要三四年。”
“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地区,是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目前,应当确定这种地区,以便部署力量,引导全党向此目标前进。”
“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必须使一切干部明白,国民党在东北一个时期内将强过我党,如果我们不从发动群众斗争、替群众解决问题、一切依靠群众这一点出发,并动员一切力量从事细心的群众工作,在一年之内,特别是在最近几个月的紧急时机内,打下初步的可靠的基础,那末,我们在东北就将陷于孤立,不能建立巩固根据地,不能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而有遭遇极大困难甚至失败的可能;反之,如果我们紧紧依靠群众,我们就将战胜一切困难,一步一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就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东北战略方针,依靠东北人民群众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不亲美的右派势力所胡编乱造的依靠一个战役,依靠一位英雄。四平保卫战,只是实现我党东北战略的一个局部,岂能设想为中共中央要在一个四平上与国民党定存亡呢?
央视这部片子说是美国人马歇尔将军给了东北我军“一线生机”,是啊,在建军90周年时期,我们应该好好感谢美国人的大恩大德才是,还有个恩人是老蒋。若不是马歇尔与蒋介石,东北我军本该完蛋了!什么人才说得出来这种话来?谁知坐在央视演播室胡说八道的这位,竟然还身穿解放军的军装!
央视在这里只说,在四平苦苦撑持了一个多月的民主联军,早已人困马乏,却不说苦苦攻了一个多月的“国军”人困马乏。“国军”也有“国军”的苦衷,不仅是人困马乏,而且刚刚占领的那些大城市、铁路线还没有消化,迅速消灭东北共军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已。其实,马歇尔给足了国民党军攻占四平长春的时间,在战领四平长春后,也给了消灭“共军残部”半个月时间,如果能够抓住共军的话早该抓住,马歇尔提出的休战,岂止是东北民主联军需要,更是国民党占领军的需要,那不得已而为之,并非光顾东北“共军”。事实上,蒋介石也不像央视砖家们所说的那么无能与仁慈,彻底消灭“东北共军”的愿望在他心里无时不刻强烈着,“先南后北”,先从消灭南满共军开始的战略行动立即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在纪念人民解放军诞生9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要质问央视中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们,用伪造历史的手法,将人民战争说成是“两个黄埔学生”的对决,将人民军队描写成英雄的附属品,将人民创造的历史描写为英雄创造的历史,其用意难道不是为了抹去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又是什么?
央视《百战经典》:四平保卫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