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昔97 发表于 2017-7-27 12:19:56

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百年的国运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常凯申
原标题: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百年的国运
  这是知乎上提的一个问题。百年,那就是从2017年到2117年,这个跨度还是很长的,因此,有些东西不能用当下的一些较近较短期的因素来判断。
  如果是要问未来三十年(建国一百周年,2049)的国运,那我没有什么迟疑,答案会是: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欧洲,基本成为地球文明的引领者。实现这些目标之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也就完成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补课基本结束。
  但是如果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七十年,情况就会变得复杂。一些长期性的因素是否能解决,决定了“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是登顶之后的昙花一现,还是向新的高峰攀登的中转站。
  下面列举的一些因素,在之前我的其他答案中也有列举过,但没有展开讨论,这里简单说几句补充一下:
  1、人口问题。新的工业革命如果发生,必然催生更复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这需要更多的工业人口参与社会生产和运转。在三十年之内,对于中国而言这不会是严重问题,虽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徘徊不高,但第一,中国还有大量的人口尚未被深度卷入工业化,就算总人口不涨,通过提高教育覆盖面和受教育年限,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内部挖潜,就可以保证工业人口数量继续冠绝全球,甚至还可能继续增加。第二,机器人的应用可以释放一部分低级重复性工作,把人口“挤”到更需要他们的岗位上,这也可以缓解劳动人口不足的问题。
  但如果说把这个时间线拉到一百年,以上两个缓解因素的作用可能就不一定管用了。国家强大的本质还是要靠人,没有人,什么都没有。解决生育率低下的问题是必须的。
  国家应该大力发展0-3岁之间非盈利或低盈利的公共托儿服务,现在很多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生孩子,一个原因是太累了,影响自己的精力、仕途、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如有的妈妈生了孩子,可能两三年内都没有好的睡眠质量,有的则可能要放弃自己的工作来做全职太太,这对劳动力的占用、对生育意愿的提高,都有不利的影响。而集中托儿服务的成本显然是更低的,可以解除一部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应该尽快做一些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过去实行的工厂办社会,虽然有一些问题,但至少解决了相当一部分职工的负担,生了孩子可以放在工厂的托儿所、幼儿园,上班连喂奶什么的都可以不耽误。那个年代一对夫妻生育三四个孩子都可以养得起,而现在一个孩子就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累坏了。80后90后的一代相比过去更讲究个人的生活质量,这样的畏途很容易让他们拖延生育时间,降低生育意愿。
  我国既然号称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还是应该发挥一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要什么都扔给家庭。当然了,过去的一些具体手段可能不能照搬了,但也可以根据新情况制定新的制度。
  另外,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应该做根本性的调整,因为全国的情况差别很大,有的地区生育率已经低到了1.0以下,有的生育率却还是很高。但现在总的计划生育政策,却还是按照“压制生育”的总思路去执行的,只不过是压制的程度有所放缓,从一胎提升到了二胎。这样“全国一刀切”的方式并不科学,是否可以考虑按照各省的生育率来分别制定政策?比如生育率1.3以下的地区,以大力鼓励生育为主;生育率1.3-1.8的地区,以一般鼓励为主;生育率在1.8-2.2的,以无为而治为主;生育率在2.2-2.5的地区,以适当控制生育为主;生育率超过2.5的,以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为主(以上具体数据只是举例之用,可以有更科学的划分方式)。每年调查各地的生育率,根据各省的生育率变动,若干年调整一次名单和政策,规则上讲清楚,以客观标准做到公开透明,让所有人无话可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原本较为温和的计划生育政策骤然加码,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了“百日无孩”的激进运动,据说还有人提出过更骇人听闻的“全国无婴年”,幸好没有被执政者采纳。
  政策突然变得激进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和当时的国家大形式有一定关系。文革结束打开国门之后,即使是有着丰富革命和建设经验的中央高层领导,也被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差距所震惊,在“开除球籍”所带来的巨大紧迫感压力之下,在多年来新增生产力被迅速增加的人口所摊平,以至于国人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的现状之下,在急迫希望摆脱困境的巨大压力之下,迅速增长的人口被当做是阻碍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大问题,而受到决策层的高度关注。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政策的大转弯,都不是偶然的,都和发现自己在世界上的的真实处境有很大关系。在这种紧迫感和恐惧之下,大家都想“应该做点什么来尽快改变这一切”,而这种焦虑心态在部分领域又很容易导致矫枉过正和找错真实原因。其实上世纪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不断下降了,随着工业化的展开,生育率还将会继续下降,最终也会下降到一个较低的程度,就像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那样。但那样的下降速度可能被决策者认为太慢、来不及,负担能轻一点是一点,在打开国门之后落差带来的“球籍”现实恐惧压力下,计划生育走向了一个严苛的极端。
  七十年代流行的计生口号是“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短短几年后的1980年,“只生一个好”的标语已写满中国的大街小巷。“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这一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的基调,正是在1980年中央召开五次人口座谈会后确定下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亲历者:当时只想“控制一代人的生育率” - 北纬40°
  当然,需要指出,现在对计划生育彻底否定也是不客观的。人口这东西,如同物理中的质量。一个物体从静止低速,到高速的过程中,质量一开始是起“阻碍”作用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改变其低速的状态也就较慢。当然,如果速度已经快起来了,质量反而成了维持这种高速的帮手,哪怕推动力不再大了,靠惯性也能维持很长时间的高速。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初,计划生育通过减缓质量增加(辅以其他经济改革来提升推力)来提高速度的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的主要问题是(1)程度上过于严苛,弯子转的太急(2)手段上过于粗暴(3)形成计生利益集团以至于到期之后难以调整。
  但即使现在,计划生育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减缓贫困地区人口过度增长的功能还是有的。例如我国南疆部分地区,人口增长过快,新增的生产力被增长人口所摊平,导致人民生活水平增长较慢,这和改革开放之初全国的情况有一定相似之处。因此,在南疆这样的地区实行较为积极的计划生育政策,采用广泛宣传教育、奖励补贴,以及其他多种手段加以落实,有助于南疆早日摆脱贫困,提升生活质量,尽快步入现代化,造福南疆各族人民。
  2、宗教问题。这点可以参考之前写过的一个答案:《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基本思路》
  3、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问题。如果接下来的五十年到一百年里,没有第四次科技革命,那在增加的地球人口和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面前,在传统化石能源存量的不断减少之下,缓慢增长的地球经济必然会面临更大的压力。这会导致国际间的冲突更加激烈和尖锐,从而带来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以现在人类的技术能力,是无法带给全世界七十亿人口富裕舒适的生活的。而只要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无法满足绝大多数人的低级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下四层,或者再退一步,下三层),那就必然会有国家间的纷争,因为大家都想抢夺一块蛋糕去安慰本国的下层阶级,去换取本国原有秩序的稳定;而对于本国下层阶级而言,通过抢别国的蛋糕,远比世界革命后重新分配要现实的多。再者,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不需要地球所有的人口去联合起来参与工业生产,这就导致以国家为边界的产业分工仍然会相对明晰,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而导致国家间的工人阶级也不可能联合起来,而是更多以互相竞争的形态存在。
  为什么生产力发展之后才可能出现共产主义存在的土壤,为什么现有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必然会长期存在?这就是原因。
  只有开辟了以核聚变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使得技术的复杂程度在客观上不得不把世界上更多的人口卷入工业化,使得生产溢出国界变得更加均衡,使得技术足够为绝大多数人提供舒适生活的基础——现在一个能源问题就不够分,必然会引发各国无产阶级内部争斗。这样才在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两方面上具备了改变条件,这个时候在上层建筑层面“向共产主义改变”才变得有意义。
  聚变什么时候能搞出来呢?现在谁也不知道,如果真的是五十年后能搞出来,那么如果推广商用能在二十年内完成,也就是说70年之后我们能用上聚变,那么接下来的30年就是一个普及的过程,从现在开始一百年之后,社会将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于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复杂性的提升,现有的所有十亿人口级别以下的国家,可能都无法再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这样刚刚够边的国家能否保持完整工业体系,也不好说,但至少比别的大多数国家有优势。虽然一百年还不够实现共产主义(上层建筑的滞后调整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届时人类也将空前繁荣,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大大减轻,那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而如果聚变搞不出来,那一百年后的世界很可能就是一个黑暗森林。各国矛盾尖锐化,斗争趋于激烈。虽然从更长的尺度上看,聚变搞不出来的话,人类文明都是要完蛋。但如果准备充分,我们可以让中国完蛋的更慢一些,至少能熬到最后。
  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的清楚一些,就算传统化石能源耗尽,以当前技术缓慢向前发展的水平,地球上如果只养活十几亿中国人的工业社会,那也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但其他更多的人能不能盛下,那就不好说了。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那就应该提前做好一些准备。
  发展国力就是这样的,两手准备。如果能搞出聚变,那最好了,大家都能开开心心活下去,而且能天下大同,从小池塘游入大海,共同在太阳系的乐园里进一步繁衍生息展望星辰,人类文明这个婴儿又通过了一层过滤器的考验,从地球摇篮爬到了太阳系这个家的其他屋子里,虽然暂时还出不去家门,但可以从家里来回爬了;但是如果搞不出来聚变,那么我们也要具备礼貌地请一些人下船以减轻重量的能力,至少不能让别人把中国当做被减轻的那部分,或者在别人想要减掉我们的时候有能力阻止这一切。
  攻击来自终极规律号,它向星舰地球的其他四艘飞船发射了十二枚装载着次声波氢弹弹头的隐形导弹,向二十万公里外的自然选择号发射的三枚比其他九枚提前了一段时间,以使其和向附近三艘飞船发射的导弹同时到达起爆位置。终极规律号上接任自杀舰长的是一位副舰长,但究竟是谁做出了这个终极抉择并首先发动攻击的却不得而知,也永远不可能知道了。   终极规律号并没有成为伊甸园最后的幸运儿。   在追击舰队其他三艘战舰中,蓝色空间号做好了应对意外事变的准备,在受到攻击前,它的内部已被抽成真空,所有人员都穿上了航天服。由于真空条件下不可能产生次声波。所以没有任何人员伤亡,只是舰体在超强的电磁脉冲中受到了轻微损伤。   当核弹的火球刚剐亮起时,蓝色空间号就开始了反击。首先使用反应速度最快的激光武器射击,终极规律号立刻被五束高能伽马射线激光击中,舰体被灼出了五个大洞,内部迅速被火焰吞没,并发生了局部爆炸,丧失了一切作战能力。蓝色空间更为猛烈的攻击接踵而至,在连续的核导弹和暴雨般的电磁动能弹攻击下,终极规律号发生了剧烈爆炸,其中人员无一生还。 ……   蓝色空间号驶向太空深处,它携带着充足的聚变燃料,以及八倍存余的关键配件。飞船内部不可能放下如此多的物品,就在船体上附加了几个外部存贮舱,使得这艘飞船变得面目全非,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粗陋的不规则体,但更像一个远行者了。 三体 三体2:黑暗森林 下部 黑暗森林 第16节
  在总体资源收紧的情况下,内部矛盾必然变得尖锐,这是任何上层建筑层面的说教和重构都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只能从更基本的生产力层面去解决。如果生产力层面真的无解,那也要有思想准备和国力准备走另外一条求生的道路。
  4、印度问题。无论是知乎还是其他网站,对印度普遍抱有轻视态度。但我觉得,如果真的把时间尺度拉到五十年到一百年,那么印度可能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印度拥有十二亿人口,和中国体量大致相当,而且印度国内人口明显年轻。在印度中央政府的努力下,印度国内正在缓慢整合,一旦整合完成,它所迸发出的能量是巨大而可怕的。
  有人说,印度国内有种姓问题、有邦和邦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有印度人的懒惰问题,等等。确实如此,但看看一百年前的中国,难道就没有类似的问题吗?别忘了,解放前的中国的阶级鸿沟也是巨大,虽没有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但民族矛盾同样尖锐,国家分崩离析比印度更严重,中国人也是被视为愚民。
  如果说王国兴的“被共党”,还可以说是地方政府的肆意妄为。那么南京的中央政府,似乎在民族关系上,也没有想过要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人权和感情——1930年,南京中研院搞了一次“中国落后族群展览”(名字就已经够羞辱人的了),当时有一位在南京上学的年轻瑶王,也奉命参加了这次展览。谁知在这次展览中,他竟然被强迫穿上民族服装,像猴子一样关在铁笼子里任人参观,还有人兜售门票和往笼子里丢瓜子……之后,这位瑶王愤而回乡,参加了韦拔群领导的红军。 转载【老老王讲黑历史】之《民国很黑哒,大家不要萌他》_历史吧_百度贴吧
  毛泽东带领的革命解决了或者大幅缓解了这些问题,但这不意味着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不是说印度现在没有毛泽东的影子,就一定解决不了印度的问题。
  现在思考一个问题,一国之强盛发展,是器物层面更重要,还是制度层面更重要?
  从表层来看,是器物层面更重要,外国之所以强于大清,是因为有了坚船利炮,才能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用清政府为工具对中国人民敲骨吸髓。
  接下来我们发现,从深层次看,是制度层面更加重要,因为我们买来的坚船利炮,却仍然输给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并在其后迅速扩大了两国之间的差距。制度决定论也在之后很长时间主宰了中国的强国之路的讨论,甚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还有不少人认同。
  但是如果再往更深层次,本质上还是器物层面更重要。世界诸国,建立与领先地位的西方相同或相似制度者不计其数,但看一百年来列强变幻,除了中国之外,却几乎没有发展中国家新晋跃居其中。因为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模仿来的上层建筑层面的制度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也难以发挥作用,甚至参考自己本国国情之后建立的制度也不一定效果多好。反之,你如果工业实力强了,在工业化环境中浸润多了,国民行事逻辑自然会慢慢转向符合与生产力相应的生产关系的方向,旧有的制度层面的东西,会被新生产力所慢慢磨掉。就像现在的印度,在信息化大潮之下,旧的种姓制度也被慢慢认清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工作岗位(例如IT)多了,那么低种姓也慢慢会获得经济上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未必不能最终达到和中国一样的效果。
  当然了,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相比印度的优势有以下几个:
  (1)主动性打破了旧中国制度上的禁锢,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为中国人民提前几十年争取到了更早享受工业化生活的权利。
  (2)提前的这几十年,使得中国抢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卡位,中国这个粉碎机不但粉碎发达国家,还堵住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路。
  (3)中国主动式革命占得了先机,建立起了不受西方控制影响,有较强自持能力的共和国,具备了抵御外部颠覆、打断工业化的能力。
  以上三点,反过来就是印度道路的缺陷:第一,慢;第二,道路更困难,对手更强大;第三,命运更多地掌握在别人手里,因为你没完成工业化整合之前,你是脆弱的,就像印度,现在的内部问题远比中国更严重,光语言统一程度就差太多了。但印度幸运在了它现在并不是其他大国的重点防范打击对象,因此拥有较为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虽然命运不在自己手里,但如果在完成整合之前侥幸没人盯上它,那么它就有可能涉险过关。想想印度过关之后的可怕力量吧,仅仅是这种可能的存在性,就足以值得警惕并有所准备了。
  在世界各国之中,只有印度,拥有和中国体量相当的工业人口潜力,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还只是潜力(就像部分网友调侃的印度两亿人十亿牲口),但一个湿了的炸药包也是炸药包,万一什么时候干了,那就麻烦了。虽然印度没有中国这样的烘干机,但自己也有可能慢慢阴干。与其养虎为患,还不如彻底解除这颗定时炸弹。只要印度被分裂为几个国家,那就没什么威胁了。
  当然了,中国是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来不做颠覆肢解他国这样的勾当。但西方国家是做过的,而且业务很熟练。
  等中国再强大一些之后,有必要和西方国家讲清楚利弊:现在我已经起来了,你联合印度遏制我,已经是遏制不住的了。虽然我能粉碎你们,但我只有13亿人口,就算你们被粉碎了,也能当个中等水平国家,还能度日。可是要是印度那12亿人口也加进来,也要住大房子开好车子的话,到时候你们从中等国家的位置上再被粉碎一遍,那你们可就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两害之中取其轻,你们应该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最现实最有利的。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西方国家应该是能听进去的。帝国主义嘛,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的,而且他们业务熟,关键是要和他们讲清楚利害关系,让他们自己认清处境,自己有动力去完成。当然了,这种事我们坚决不能去做,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讲仁义道德,要爱惜名声羽毛。
  还有的朋友,觉得印度国内这么多笑话,恒河里飘死人,公交车上玩***,公司里搞团团伙伙,大便用左手,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振兴呢?但要记住,我们作为印度的外国和对手,它国内那些烂事,对我们一点帮助也没有,就像一把刀,刀背再烂,只要刀锋锋利,那么对他的对手就是威胁。至于刀背太烂导致的长期问题和隐患,对它国内国民有影响,但在它烂到刀锋之前,我们要面对的,始终都是外国锋利的部分。
  当布拉莫斯呼啸而来的时候,恒河上的死人不会去帮你挡炸弹的。不止军事,其他竞争领域也是如此。千万不要犯部分台湾同胞用厕所有没有门、地上有没有痰迹来判断大陆的实力和前途的愚蠢想法。
  美利坚四世三公,享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之尊百年有余,盟友极多,军事基地遍布全球,可为英雄?
  虽为英雄,然宝刀已现颓势,三十年后,退回美洲,安享地区大国之位,已属上佳之选。如退却过程不慎,步苏联之后尘,也未尝可知。
  日本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材料、机器人等领先世界,更有工匠精神远播于外,可为英雄?
  战术先进不足以补战略迟缓,更无法弥补国之根本。日本人口减少趋势已定,且现已远少于中国,产业升级前路艰难,三十年后终将被吸收入中国主导之东亚体系。中日友好前景可期。
  欧洲老牌贵族,工业革命起源地,可为英雄?
  欧洲老迈腐朽,死气沉沉,前沿科技建树渐稀,老本剪刀差红利时日无多。更兼有人口替代使之逐渐变为非同质化社会,联盟三十年内恐分崩离析。
  俄罗斯国土庞大,大统领普京勇猛,可为英雄?
  冢中枯骨,不被西方所擒,即被中国收编,如美国之加拿大。
  有一国,南美巴西,地肥偏安,旁无强敌,能造支线客机,可为英雄?
  立国近二百年无甚大建树,于世无闻,难称英雄。
  有一国,名曰沙特,据石油以传教,影响诸国,可为英雄?
  封建专制,以石油之利赂本国之民,难以长久。且传教过甚,日后或遭反噬。
  澳大利亚,独占一洲大陆,可为英雄?
  纸猫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东亚朝鲜,开国已历三世,更有核武在手,可为英雄?
  以小国之位行大国之志,兵行险着,却无国力为盾,最好结局亦不过被他人收编,非英雄也。
  大韩民国,有吞吐宇宙之心,可为英雄?
  身处列强环伺,产业面临被中国追上粉碎,能自保已是不易。
  如土耳其、墨西哥、印尼等国皆何如?
  此等碌碌之国,何足挂齿。
  舍此之外,吾实不知。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客观有国内巨量工业人口转化之潜力,主观有振兴工业之努力也。
  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5、国内制度建设。这方面要完成的工作也很多,如何构建一个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并且要具备稳定性,是一个复杂的题目。当然,随着中国实力的强大,中国的制度无论是什么样,都肯定会有人为此背书,将其整体上视作中国强大的秘诀加以学习,就如同今天奉美国体制为神明,甚至连明显是历史因素遗留的弊政(如枪支泛滥)都有很多人洗地一样。但是我们不能只满足这种虚的,也要有真的东西。比如权力如何约束,如何确保阶层固化程度在一个相对较轻的程度,如何确保政权长期不被资本控制,如果确保权力交接能有一个各方都认同的透明游戏规则,这些制度性的东西都需要慢慢去建立和完善。既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那我们就应该多学习掌握“带病生存”的能力,有定力有技巧的和它长期共存,利用它释放蕴含的剩余生产力,同时控制它的负面作用的范围和深度。一直到客观条件已经满足去终结它的那一天。
  如果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都处理好了,则一百年之后的中国和世界,都会迎来一个远比今天更美好的未来。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如果一位出生在一百年后(2117)的人,相信最晚到他的孙子,就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反之,如果有关键问题没能处理好,轻则国家地位滑落,国内矛盾复杂,重则分崩离析,生灵涂炭,繁华转瞬即逝。
  我还是倾向于相信这个国家能走上前一条路。当然,这和包括我们在内的接下来的几代人的努力也是相关的。历史有很多偶然性,但偶然性中也蕴含着必然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百年的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