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的缺陷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synbada原标题:历史观的缺陷
此文为评述赵磊与孟捷观点系列
1.人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从他建立的那一天就承认主观能动性。从人本质与动物比较,阐述人有自我意识,能把自己与自然分开,能区分人类间彼此,能对人类自身观察。人是精神与物质的结晶,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即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说明了人是自己意识发展的产物和物质体发展的结果。从类人走向现代人约是一万年前,早进入阶级社会的民族,如华夏民族约是5000年前。主观代表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动物是不存在主观意识的。语言文字确证了人类的主观意识,主观能动性。赵磊先生说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轻视主观能动性,这个结论对,因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从人与动物比较,人的本质,从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始建立其系统的。
2.人不能随心所欲地 “乱作为”。
人类要作为,首先需要有观念的引导。只有意识到的东西,才能成为人们的观念。欲望就是人类意识到的需求,这个需求需要做区分。首先是现实科学手段能兑现的需求,里面还含有物质条件。其二。是否超过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比如说他家每人都有50平米住房,他要囤积到每人100平米以上,并且不以居住为目的,这就是不正当需求形成的积累。第三注意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关系。
概括起来,科学手段提供可能资源许可,符合劳动者正常需求,不破坏自然的欲望就应该随心。这种作为是正常的正义的,反之则是乱为。这是就劳动者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劳动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超越认识到的的客观规律。
面对社会规律,这是与劳动者意识觉醒程度相关的。当物质生产力不发达,劳动者还没有解决好基本的吃穿住行问题,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时期,劳动者的劳动和果实分配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时,劳动者的解放内容基本不能实现。不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存在制约,自然条件的制约以社会关系的制约形式出现,物资短缺体现出管理阶层权力的威力。中国1949年后的历史规律,体现了这种自然制约到社会制约,劳动者和管理者存在与意识的发展。以劳动者先进意识观察,有规律但不像自然规律那么客观。实际规律演示的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力量对比,意识的发展又影响着对比。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民就像驯服的羊,随着牧羊人的鞭子移动,文化革命开始后人民意识才广泛觉醒,逐渐有了自我意识,改变了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力量对比,改变了分工的关系。
恩格斯说: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这句话很对,文化大革命就是开展这种劳动者的认识。如果说缺陷,那是没有在经济组织广泛落实鞍钢宪法,落实劳动者管理生产和分配的权力。如果说落实这种权力,还会有那末多的下岗职工吗?
赵磊说:“创造历史的人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历史的,人的活动必然受到客观规律 ( 环境和条件) 的制约。历史客观规律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关系在于: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不是“外在”于人的实践活动的,也就是说,客观规律并不是超然于人的活动之外的,而是“内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的,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
如何理解客观规律?关键是如何理解客观。这一段话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我们把人类历史划分一下阶段,主要关注点是进入阶级社会到马克思主义出现。这一阶段历史出现了什么规律?一种是阶级斗争历史观,一种是生产力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同时存在两种表述。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述的是阶级斗争观,在经济学论著中是生产力观,在哲学论著中二者兼有。这二者是什么关系?
有了必要条件才会形成可能的机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人类没有彻底脱毛,兽性般占有意识还有存留,人类自然发展过程使得私有出现,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必要条件产生之后,人类意识决定了可能采取的步骤,这个步骤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这就是进入阶级社会后,是奴隶制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原因。
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阶级斗争的结果只能是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不能超越。主要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人对自然的关系影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到了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阶级斗争结果产生了超越社会形态的现象出现,出现了俄国的偶然,随后中国又一次出现偶然。这连续的偶然,占地球三分之一土地和人口现象存在着必然联系。放在世界格局下,依然是马克思主义这个社会存在,影响了俄国和中国的社会意识,用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格局下,这种局部的超越有着政治经济基础。无产阶级劳动者们的先进意识,来自于物质,来自于社会存在,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分析。笔者想表达的是这种超社会形态意识,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并非是无根之乌托邦的花朵。
当代思想领域,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结论和原理反对毛泽东思想,这在列宁时期第二国际的机械理论家们已经干过了,现在无非是再演示一次。一些愚昧者和别有用心者污蔑毛泽东空想家,污蔑毛泽东思想是乌托邦。思想家们为现实提供武器,把毛泽东思想和其主观能动性说成是唯心主义,根基就在于他们不认可这种超越意识。他们解释不了这种意识,看不清他产生的生产力与社会存在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孕育出的马克思主义,使得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作用,历史不单是本国历史,它与世界历史发生着广泛深刻的联系。中国思维领域内反毛泽东思想的人们,局限于中国内部片段的历史,割断了历史内外部有机联系,干着第二国际反对列宁的事。
马克思主义从黑格尔继承来的最重要东西就是辩证法,其根本就是阐述事物发展的历史联系,内外联系。而当代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被人蔑视,就在于抛弃了辩证法,以机械的观点去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辩证思维变成了教条。
孟捷先生的《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恢复辩证法方面做出了努力,从目前看其重点在于内部联系,给出许多有益的启示,而在与世界的联系上谈论不多,这也许是强调内因的考虑。从辩证法的角度,需要把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然后再分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商品的发展,资本的变幻,一切民族的壁垒已被打穿,其正负作用都在深刻的影响着社会各阶层。它不但是外部影响,也是内部的因素。从孟先生自述看,这一方面显得不足。
笔者二评主要是跟随孟先生视角,从民族内部论事物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中国的历史无法用机械的生产力发展观去解释。笔者没系统,只有个别的拙见。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有着差异性,自然物质可以人造再现,社会存在是无法再造原境,人类社会的相对真理对比自然规律产生了超感觉超意识的变化,他比自然规律更加难以琢磨。由于阶级利益的矛盾,过去的统治阶级已经代表他们的主流意识不愿意承认其中的关键,社会存在的不公和非理性,他们不会接受历史的教训。这就是我所说的,这个经验教训只有无产阶级劳动大众才能吸取。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其趋势在向人类本质回顾,再向传承意志与物质自由结合的道路回顾,再向劳动创造回顾,劳动者的基础本质代表了人类的方向,劳动者阶层的先进认识代表了人类的方向。这种意识如何分析历史,总结历史规律,影响着当下社会的发展,也势必影响着社会的未来。这种意识的基础就是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
赵磊先生做了如下比喻:“历史唯心主义就是栓在树上的这只狗,所以它总是上蹿下跳,乱喊乱叫,全然不知必然性的制约。机械唯物主义虽然看到了这条绳子,但却不敢、也不能把绳子的长度发挥到极致,完全被动接受绳子的制约。历史唯物主义不仅看到了这条绳子,而且:(1)力争把绳子的长度发挥到极致;(2)坚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条绳子的长度将会越来越延长。”
这段话对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资产阶级适用,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它的载体无产阶级劳动大众是错误的解释。无产阶级劳动大众要挣脱这条锁链,像国际歌所唱冲破思想的牢笼。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人类摆脱自然的许多枷锁,可以登上月球,走向天空。人类已经呈现出生产力过剩,全力在消灭过剩。人类社会分工的枷锁使得劳动者相对贫困,社会同时在极力的销毁过剩的生产力。中国目前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为以前的生产力发展焚尸灭迹,基尼指数0.47以上两极分化的数字表示。这种荒唐非正义正是社会抛弃无产阶级劳动大众发展的结果,社会主流把劳动者当成赛场上的狗,前面用兔子引诱,劳动者极力奔跑,努力劳动,但无法出圈。无产阶级劳动大众当前的任务就是打破有型和无形的枷锁,让自己过上人的生活,而不是过上狗的生活或者马牛的生活。以社会现实而言,不是产出物质不能提供人的生活,而是社会分工制造了这种非人类机制。一方面是不劳动者的骄奢淫逸,一方面是脑力和体力劳动者辛勤劳动,过的却是狗和马牛的生活。
3.如何看待苏联复辟资本主义?
如何分析以前的历史,马克思已经提供的理论依据。后马克思时代,则是人类意识觉醒时代。1917年10月,俄国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第一炮,宣布人类进入新的时代。历史规律呈现新的变化,劳动者的生活和意识进入了新的境界。苏联和中国历史发生的曲折,是前进中的曲折。
赵磊这句话很对:“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不是“外在”于人的实践活动的,也就是说,客观规律并不是超然于人的活动之外的,而是“内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的,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如果把'人'换成劳动者和先锋队,就能具体的说明问题。
俄国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人们必须得首先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才能谈得到人本质的逐步实现。马斯洛关于人的层次递增需要是人本质的细化说明和补充。人们必须先解决物质生存需要问题。俄国革命现实也正是遵循了这样的途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体现着必然性,社会主义的东方阵营一开始都是如此。当政权巩固实现了公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以后,矛盾主要在先锋队与劳动者之间。具体表现在先锋队做为国家资本的管理者代表,劳动者为被管理者,劳动分工和国家事物分工出现了对立,在经济与政治上形成了不同的阶层·阶级。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上说,先锋队应该是劳动者的先进代表,不应该成为劳动者的对立面,这是道义或者叫做无产阶级的伦理。消除这种分工的壁垒,是消除对立的实际手段和消除对立矛盾产生的根本。
在此声明,人类限于自身的发展状况,劳动分工将存在很长时期。消除分工壁垒与消除分工说的不是一个问题,分工壁垒表明管理角色的固化。管理者的固化表明只有他才能代表国家资本,形成实际的资本使用者和拥有者,这就是资本主义复辟的政治和经济基础。苏联的理论认为,有了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把国家资本主义的分工固化问题没有考虑进去,斯大林从形式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形式与内容存在同一性,公有就是这种形式,体现了劳动者实际占有生产资料,管理国家事物的现实基础。如何消除分工固化趋势,使得劳动者真正拥有政治与经济权力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在同时又必须得快速发展生产力,对内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对外保卫国家政权。
比如1956年以后,我国先锋队强调了要快速发展生产力,但是没有注意管理分工壁垒问题,使得官僚们权力极度扩充,侵蚀了农民劳动者的生产和分配权力。官僚们草菅人命,就是对于官僚们权力没有限定,认为先锋队自然会体现人民的利益。1958-1959两年16%-13%的高速,代价是后面四年的倒退,1964年才恢复正常的速度。有人说是自然灾害原因。1968到1976这8年间旱涝灾害都有,还处于地震活动敏感期,除了地震和国家领导人集中离去的1976年经济速度为8%没过10%,1973年略微低于10%,其余年份没有大的波动,更没有负增长。这两个八年的对比,可以说明一定问题。后面八年是劳动者权力增长的八年。当然以1966和1967两年低速为代价,劳动者意识觉醒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前八年到后十年,恰好说明分工固化,和打破分工壁垒带来的不同社会经济变化。
中国劳动者的变化。先谈一谈加人民军队的劳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有力量,在于这只军队意识坚定,军人知道为了劳动者的解放为了他们自身和家庭的解放而战斗。在内部实行平时民主,长官与士兵平等,士兵不是附属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刻苦训练基本没有薪酬,有着战斗的自觉性,战斗时的集中,把这些原来的普通劳动者变成英勇无畏的战士,对于纪律自觉的遵守出现了邱少云这样的钢铁战士。这是非劳动意识者不可思议之处,他们无法理解这种意识和意志。80年代遇上黑三角国民党兵的后代,他们说,他们父辈不明白为什么解放军不怕死。他们父辈打遍东南亚无敌手,一旦对上共产党的军队,他们就产生恐惧,简直深入灵魂,一辈子无法破解,所以托他问问共产党给士兵吃了什么药。笔者当时捧腹不已,现在却要痛哭。
毛泽东离去后,先锋队不如他们领导的战时军队,与劳动者没有了那时的平等,管理固化,分工壁垒。他们成了国家资本的代表,任意分割出让却从不问这些资本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经过先锋队的努力,催生了中国的资本家和资产阶级,劳动者被迫出卖劳动,这就是我父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社会现实。先锋队在几经周折后,终于固化成管理阶级,成为不劳动的分配者,彻底与劳动人民划清了界限。
二战后的苏联,对于劳动中的管理与分工不就是采取了固化和壁垒政策吗?其中典型的管理模式中国名称是马钢宪法。其中管理措施有科学的部分,但其分工的壁垒一样严谨。联合国经济组织的ISO程序和标准吸收了我国鞍钢宪法,把严谨和职工广泛参与结合起来,实际上否定了这种无人性的管理。而其在政治上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待遇就是把分工彻底固化。俄国目前的资本家,很多人是前苏联的管理者或是管理者的子孙。这种遗传就是固化分工壁垒的结果。苏联复辟资本主义有着政治与经济的基础,产生着量到质的变化,烂苹果积累发酵了产生了酒,这是由苏联先锋队与劳动者共同酿造的酒。
截至到目前为止,劳动者在革命后处于被动状态。在列宁和毛泽东离去后,还没有无产阶级劳动者的先进意识能主导社会的发展。“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虽然开辟了新时代,但没有彻底轰醒劳动者的意识。这历史与以往有了变异,而相同的地方太多,主要还是领导阶层的意识变化主导了社会历史的前进与倒退。苏联1991年时人民生活水平比中国高,资本与生产力基础比中国厚,实际生产力也比中国高。对比中国其复辟没道理,而这没道理的偶然又包含着必然,与生产力有关系,但不是生产力决定的。这欧洲剧目上演,观看者的角度不同,站立地点不同,人们看到不同的麦克白和汉姆雷特。也看到多个马克思的影子,人人叫喊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笔者透过魔幻烟雾认为自己看到了毛泽东及其思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