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西王村里的好儿媳
在运城市流传着一个河北省肃宁县姑娘崔娜竭尽全力照顾公公的故事。崔娜,32岁,河北省肃宁县人,5年前在山东打工时,与运城市盐湖区金井乡西王村刘农民的儿子刘昭岩相识。两人情投意合,崔娜便远嫁到了西王村,全部花销也不过5000元。对于已经失去老伴8年的刘农民来说,简直就是白白捡了一个儿媳妇。
婚后,刘昭岩和崔娜去南方打工,刘农民仍在村里种地,收入一年比一年多,15万元的债务也一年比一年少,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自从宝宝降世后,崔娜不能出外打工了,只得留在家里照看孩子和帮助公公。为此,崔娜又让公公从别人手中转包了15亩地,然后她就把孩子带到地里,放在树阴下的儿童坐椅里,帮着公公干一些地里活。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崔娜一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时,公公刘农民却患上了骨质脊髓炎,下肢瘫痪,卧床不起,虽然住了两次医院,病情也不见好转,至今已四年有余。面对这一沉重打击,崔娜一点也不气馁,依然让爱人外出打工,她留在家里坚持种地,并负责照料孩子和公公。
崔娜说:“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照料好公公。”
一年四季,她先变着花样让公公吃好、喝好。公公爱吃西红柿面,她就隔三岔五给公公做西红柿面;公公爱喝小米稀饭,她每天早上都给公公熬小米稀粥。医生说,病人一天得吃一个鸡蛋、喝一包牛奶,她就按医生说的做。她还想着法子调剂公公的饭食。她是这样做的:以新鲜蔬菜为主,配以多种面粉,特别是杂粮,十天半个月还要给公公买上几个鸡腿或割上一斤多牛羊肉吃。每逢下地劳动,她都提前给公公身边放1瓶水和几片酥饼,并告知公公:“饥了吃酥饼,渴了喝瓶水。”就这样,她还不放心,中途还把孩子留在田间,托付给邻地干活的大娘大婶们照看一会儿,自己却回家照看公公。
公公大小便失禁,这着实让她头疼。因为公公下肢瘫痪,上肢失调,常年睡在床上不能动弹。为方便公公大小便,她就在公公屁股下垫了一片小儿用的“尿不湿”,湿后随时更换。一天下来最少也得换十五六次,多时要换28次。尽管如此,公公的身子下总是湿淋淋的。后来她认为这个办法不好,便干脆在公公躺着的床板上挖了一个孔,床上铺的褥子中间也剪开同样大小的一个孔,床下放1个大塑料桶,这样公公排出的粪便即可入桶,一天清洗上一两次就行了。这一招着实省去了不少麻烦,而且能经常保持公公床上干净干燥……
这些事,虽然都不是很大的难办事,但“久病床前无孝子”,要坚持天天做到就不容易了。
最难最难的事是儿媳妇崔娜要定期为公公洗澡。儿媳妇为公公洗澡在当地农村素来是绝对禁止的行为。但对于长期卧床不起的瘫痪病人来说,如果不洗,日子一长,房内就会发出一种臭味。于是,她就把自己当成公公的女儿,力排众议,坚持夏日隔天、冬天一星期总要为公公清洗一次身体。每次清洗前,她总是先舀来一大盆温水,再拿上一块毛巾,把毛巾在水中浸湿后,拧去毛巾中多余的水,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全部擦洗一遍。有时外出打工的昭岩回到家,她嫌昭岩擦洗得不干净,依然要坚持自己亲手擦洗。还有一点,就是要保持公公的房间里冬暖夏凉。冬天天冷,她就给公公烧土暖;夏天炎热,她就用电扇排风……
一句话,公公的吃、喝、拉、撒、睡,崔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虽然公公卧床不起4年多了,但身上从来没有长过痱子、生过虱子、烂过褥疮。年轻的“好媳妇”崔娜朴实无华,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孝亲敬老的楷模,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来源:黄河晨报 记者:王志英 刘学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