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最优”是一种制造贫富不均的理论
来源:红歌会网原标题:“帕累托最优” 是一种制造贫富不均的理论——与张维迎先生讨论问题之二
作者:杨明远
张先生在《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理念竞争》中,谈到了”帕累托最优”这一概念。他说:“在传统的经济学里,我们一般讲人的行为是由利益支配的,而且每个理性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社会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对经济学我是个门外汉。为了弄懂”帕累托最优”这个概念,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才知道,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那么,”帕累托最优”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帕累托最优”指的是资源分配的一种所谓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分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
了解了”帕累托最优”这个概念以后,我产生了以下的一些看法。
看法一,由于”帕累托最优” ,指的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所以,我认为”帕累托最优”是属于制造贫富差距的最优。因为,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分配状态的变化中,虽然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但至少有一个人或几个人变得更好,这样,这一个人或几个人就富裕起来了,贫富差距就这样开始出现了,并会从此逐步的扩大化。我国改革开放后所出现的贫富不均,收入差距扩大,恐怕就是因为受我国经济学家崇拜的”帕累托最优”理论的影响而形成的。也许正是”帕累托最优”理论,使中国的富翁越来越多,越来越富,甚至达到了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程度,甚至很快就有可能要超过美国了。
看法二,当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分配状态的变化中,如何来判断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呢?比如,我国的国企改革。一个国企,其所有员工,属于固有的一群人,国企资产,属于可分配的资源,国企改制,可认为是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分配状态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员工继续在岗,有的员工下岗,这就出现了一个如何判断,在岗工人与下岗工人的境况,都没有变坏?另外,按照”帕累托最优” 标准,判断一个人的经济状态是否较前有所改进,是依据每个人自己的主观效用和偏好,而不是社会统一标准和客观标准。这样不同的人对同一状况,就会有不同的判断。有的人会认为是改进的,有的人就会认为是没有改进的。从现实情况来看,几个收入相同的人,有的人会认为是满意的,有的人会认为不满意的,很难取得一致看法。所以,从”帕累托最优” 状态的判断依据看,”帕累托最优” 状态的实现,也是有问题的。
其实,在农村,南街村的经验与小岗村的经验,也可以看清这一问题。等等。
就谈这些吧,因为,上述例证,已经足以说明”帕累托最优”,并不是当前有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我认为”帕累托最优”是中国贫富不均的制造者。
2017年8月20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