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第一要义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占文平原标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第一要义
21日,省政协“国是学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问题”专题讲座举行。
金民卿教授。
中央反复强调的“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具体指什么?强调文化自信是否就意味着全盘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要如何重塑文化自信?9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金民卿教授做客广东省政协“国是学堂”,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问题”的专题讲座。
金民卿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的革命文化和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文化等内涵。他还表示,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第一要义。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央对文化自信的引导,相信近百年以来少数国人的文化自卑心态会逐步扭转。
●南方日报记者 占文平
强调文化自信并非要“以儒代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为何要强调文化自信,我们有无这样的基础,如何去实现文化自信?
金民卿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的文化自信,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不过需要注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文化自信’,前面有个定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民卿说,党中央强调的文化自信,并非一般的文化自信,而是有鲜明政治指向的。“很多人对此理解有误差,认为强调文化自信就是要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这其实是认知误区。这个问题没搞清楚,很容易陷入‘以儒代马’的陷阱”。
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金民卿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三个方面内涵: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的革命文化,三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强大
金民卿解释道,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且未被其他文明取代的古文明,这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比如,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即大一统理念,为我们中华文明的繁衍流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还有我们传统文化历来高度重视人格完善和道德养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人,古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这些就来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关于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的革命文化,金民卿说,近代以来,面对国弱民贫不断遭受外辱的局面,无数仁人志士也进行了各种变革和革命,如太平天国起义、维新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但无一例外均遭受失败。为什么?一是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二是缺乏战斗力的组织。“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革命文化”。
而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文化,则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先进文化精神,如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为核心内涵的焦裕禄精神。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以“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灵活求变、锐意改革”为核心内涵的小岗精神,以“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为核心内涵的深圳精神。
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就如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增强文化自信,金民卿强调,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上的自主性,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坚决的理论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标志,是坚持文化自信的第一要义。”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人以‘包容性’等名义搞指导思想多元化,用各种各样的‘主义’‘理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鼓噪所谓的‘普世价值论’‘宪政论’等。还有些别有用心人士极力污蔑、曲解我党历史及代表人物”,金民卿认为,对待这类反马克思主义论调,要理直气壮地加以批判,“要敢于做战士,而不是绅士”。
他还提到,全球化时代,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学术化形态开展意识形态输出趋势日渐明显,中国早已成为这些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和学术话语传播的重点地区。要坚持文化标准上的自信,打破标准照搬和话语依赖,建立自主性的标准和话语体系。
此外,还要坚持发展方法上的自信,贯彻融通创新思维,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差异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古往今来各种思想文化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三方面资源,既要向内看又要向外看,既要向前又要向后看,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特点、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当代中国文化体系。
问答
重塑文化自信应该
更客观看待当代中国
南方日报:“文化自信”提出来有何现实背景,实现文化自信有何现实意义?
金民卿:近代以来,中国一直走下坡路,持续了上百年时间,从而出现了文化自卑的心态。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国力已大为提升,但迄今这种心态仍然部分存在,即少数人对中国历史及当代中国的不自信,习惯性用否定和质疑心态去看待,始终觉得“外国的月亮圆”。
这样的心态,无疑是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不利的。这就必须重塑国人文化自信。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先是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随后又提出了文化自信,并于去年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将“四个自信”并列。
南方日报:普通的国民该如何参与文化自信的重塑?
金民卿:作为普通社会群众,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参与:一是主动学习和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文化、儒家强调的家国文化等,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被丢掉;二是更加客观地看待和评价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近40年,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没有战乱和内乱,老百姓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从时间上看,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世、康乾盛世也最多不过40年。三是有耐心,文化自信的重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过去我们民族走了上百年的下坡路,导致了文化自卑心态,如今随着国力的上升,加上国家的引导,我相信要不了很长时间,这种文化自卑的心态会逐步得到扭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