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光芒
来源:红歌会网
原标题: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光芒
作者:乔麦
最近,新闻媒体上陆续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淮海大地上的一系列考察活动,特别是在看望王杰同志生前所在连官兵,参观王杰生前所在连队荣誉室时说的话,非常感人肺腑,也非常鼓舞人心。
总书记说:“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他还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要成为革命军人的座右铭。”总书记还特别强调:“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总书记的这些铿锵有力的讲话,对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王杰”这个沉寂已久的名字,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可以预计,随着学习总书记讲话的不断深入,王杰连同他的事迹和精神,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提起和记取。十年前,我曾参观过王杰纪念馆,凭吊过烈士墓园,并写下了一篇游记,现将旧文重发。(2017年12月15日)
永远不能忘却的名字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时下的人们一般都还记得,但知道王杰这个名字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而了解这句话最早出自王杰之手的恐怕更少。
王杰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的典范,是继雷锋以后从解放军中涌现出来的影响面最广、且与雷锋齐名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学习雷锋的时候我尚年少,而等到学习王杰时我已成为青年。在“文革”那个无书可读、不堪回首的年代里,之前,父亲用于自身学习所购买的《王杰日记》,便成了我常翻常读的书籍,从中除了学习王杰的事迹和做人,更感兴趣的还是学习他如何作文的。“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是当时频频出现的名词,班上的作文也常常以此为主题,而《王杰日记》中的相关文章成了我参照、模仿、交差的范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学习仿照的过程中,王杰的高尚品德也悄然注入到自己的血液里,这是始料不及的。中年以后,蓦然回首,方感到那一段经历对自己日后的成长多么地宝贵和重要!岁月的变迁,价值的多元,王杰这个名字已离人们渐远,但我还深深记得,“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的旋律至今难忘!也许是上述缘由的驱使,也许是感恩情怀的召唤,在一个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便有了我对王杰陵园的踏访。
王杰陵园位于江苏邳州市东南7公里处的张楼乡,南倚大运河,园内有墓地、纪念馆和纪念亭。步入园门,道旁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大门的左侧、陵园的东北角是王杰牺牲的地方。1965年7月14日,在张楼乡指导民兵训练、进行地雷实爆演练时,炸弹意外爆炸,危急关头,王杰奋不顾身扑向炸点,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在场的12位民兵。如今这里建有纪念亭,亭内竖立石碑,碑题“王杰烈士牺牲地纪念碑”,背刻邳州市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成为人们凭吊烈士,寄托哀思的场所。道路的尽头是一尊雕像,那是地雷爆炸的一瞬间,王杰腾身飞扑上去的英姿,其状犹如雄鹰,栩栩如生,雕像的基座上刻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八个有力的大字,人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念。
雕像的后面是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陈列着烈士遗物、照片和日记摘抄,展示了王杰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也就是在这里,我又一次看到了“两不怕”的出处:1965年5月1日,王杰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没曾想到仅仅两个半月后,王杰就身体力行实现了这一壮丽的誓言,令活着的人们哀痛不已,感念不尽,也使我们这些后来的参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穿过纪念馆便来到了王杰的墓地。整个墓地坐南向北,与烈士的家乡——山东金乡县遥遥相望,墓为水泥砌、圆拱形,高约2米,四周翠柏环绕,墓前石碑为1966年3月原邳县人民委员会敬立,面刻“王杰烈士之墓”,碑前立有王杰的半身塑像,石座上写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墓地的东西两侧分别是朱德元帅和周恩来总理的题词,南面高墙上则是毛主席的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黑底白字,分外醒目。事隔四年后的1969年,正是毛主席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这段讲话,使“两不怕”口号迅速传遍祖国大地,成为鼓舞亿万人民奋发图强的巨大的精神动力,也使王杰的英名响彻华夏。
四十多年过去了,其间,我们国家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但“两不怕”精神并没有过时,她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必修之课,王杰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及我们的后人当永远铭记这个不朽的名字!
(2007年4月25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