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昔97 发表于 2017-12-22 16:34:28

这才是社会轮回的根本性因素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张志敏
原标题:这才是社会轮回的根本性因素
  2017年12月16号,有一个网友向我推荐了一篇《被骗100年,大清的灭亡,真的是武器落后的结果吗?》的文章,在文章中,我们了解到曾国藩等人发现现代枪支、火炮的重要作用,因此大量向西方采购先进的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为此曾还比西洋人早50年应用上了战壕。而落后的蒙古王爷僧格林心在1860年对英法联军时惨败让他从此不再受朝廷待见,一切都是因为他失去了他自己的军队、蒙古骑兵。因此湘军、淮军将领明白,如果失去了军队,他们的下场比僧格林沁还惨。
  下面是这篇文章的摘要:
  曾国荃为攻下太平军防守的武汉,发动了一场冲锋,造成了3000人的损失,气得曾国藩垂头顿足,严令从此以后禁止冲锋,只准挖战壕,打呆仗,用炮火和子弹去杀伤敌人。
  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诞生了。湘军和淮军不冲锋,不肉搏,他们全凭购买先进的武器,利用优势的火力去杀伤敌人,力保部队不损失,因为这是他们在朝廷中,赖以立身的根本。这样他们和朝廷就形成了奇怪的关系,两者利益之间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在清廷,八旗军和绿营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蒙古军也已经被英法联军消灭,只有依靠汉族的湘军和淮军。但在政治上,清廷依然享有道德上的正统。
  他们希望给这些汉族大臣高官厚爵,让这些汉族大臣用其军队无条件的为清朝王室效忠,对这些汉族大臣来说,一方面要为清廷尽力,一方面又不能失去军队,如果失去了军队,就不再会被朝廷重用,所以他们的军队只能是被有条件的使用。
  帝国从此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成为了诸多的利益集团共同把持的对象,王室和汉族大臣,是一种互相利用,又互相博弈的关系。
  所以,湘军、淮军的不冲锋,不肉搏的火力战模式,是这场博弈的平衡点,汉族大臣为清廷尽力,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不能多也不能少。
  在1895年以前,清廷面临的对手,无论是太平天国、捻军、回民叛乱、新疆的分裂势力,在武器装备、组织能力上和湘军、淮军都有代差,所以拥有先进武器的清军,利用这种奇怪的火力战足以战胜对手,因此直到甲午战争之前,帝国靠这种微妙的平衡,军事上一路所向披靡,国力也逐渐恢复,甚至一度出现了复兴的迹象。
  但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打破了这个平衡。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国家实力急速发展,它的军队,和李鸿章的淮军是一个水平的,不存在代差。因此在朝鲜战场上,清军还是用他的老办法,火力战去对付日本人就行不通了。日本人在装备水平方面比清军略低,但是也相差不大,在平壤城下,日本人发现和清军守将叶志超的部队对轰对射不分高低,而且弹药不如对方充足以后,为了夺取胜利,他们跳出了战壕,发起了白刃冲锋。
  这时叶志超突然懵了,对装备相当的对手,火力战阻止不了对方,这时,他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要不要和对方展开白刃战?如展开白刃战,必然会造成部队的重大损失,打赢了,有利于清室,但是兵死多了,不利于李鸿章李大人,而他这个官名义上是清朝的官,实际上是来自于李鸿章李大人的推荐,并不是来自于清朝王室。
  叶志超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所以他肯定不怕死,但是他不能辜负有提拔之恩的李大人,他要为李大人着想。所以再三衡量之下,叶志超决定跑,他要保全部队,这是李大人的本钱,于是他带着部队,连跑了三天三夜跑回了鸭绿江,虽然损失了几千人,但大部分人他都带了回来。
  随后的一系列战役,都是平壤战役的翻版。每一个淮军将领,打火力战都可以,但是面对日军的白刃冲锋时,都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不要拼命?愿不愿意付出大量伤亡?而他们最终,都会做出和叶相同的选择。
  这让淮军中的德国教官,感到很奇怪,因为双方互相炮击,对射的时候,淮军的将领都表现的英勇无比,面对纷飞的炮弹和枪林弹雨,表现得毫无畏惧。但是只要日军一发动白刃冲锋,淮军的将领就像变了一个人,立刻让部队撤退,甚至丢盔卸甲,只要人员保齐就好。
  淮军是受过德国训练,有白刃战能力的,但往往是士兵想战,军官让撤,这让德国教官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们不理解,淮军和清廷,这两个利益集团之间,是有一个无形的契约的,对于淮军来说,打仗可以,但拼命不行,部队损耗大了也不行,没命无法做官,损耗大了部队被裁,结果也不能做官。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实,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城略地,缴获无数,但是清军陆军却鲜有伤亡,你可以看看所有的历史,除了提到平壤战役以外,几乎没有提到任何像样的陆上战役。
  随后的一个怪现象就是,虽然海军败了,但陆军还有很强的实力,如果上下一心,是可以挽回败局的,但是李大人已经不想战了,因为李大人这个时候已经明白,这个对手和以前的敌人不同,要打赢这场仗,必须要拼命,自己的北洋水师已经赔进去了,剩下的淮军陆军必须保全,都拿来和日本人拼,这不在李大人和淮军集团的考虑范围内,因为拼完了命,他们并不能得到比现在更多的东西,甚至将失去一切,僧格林沁就是前车之鉴。
  想战的光绪帝没有能战的兵,能战的李大人和淮军却不想打了,他们要保存实力,这是他们自己安危的关键。
  所以最后只能认输讲和,于是自然是李大人去和日本人谈,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让帝国重新恢复到利益的平衡。
  我认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其实是袁世凯借此事让清灭亡。
  下面是我看到文章后向大家推荐语。
  这是一篇非常深刻的文章向大家推荐,因为这篇文章中,让我们看到晚清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主要的既得利益者为了保存实力被日本加以充分利用,因此就一败再败,从失去朝鲜开始再到后来甲午战争,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利益集团的无耻。
  利益集团的这种平衡被外部打破,后果很可怕。如今,我国在一些问题上出现的被动也和这种特性有密切关系。
  所以归根结底,依然是要千方百计干掉那些既得利益者,社会的发展要让位于国家和百姓而不是那些既得利益者。
  我们从这篇文章中也看到了,真实的周期率产生和这个现象密切相关。
  这篇文章确实让我们深思,前段时间我批判权力制衡的制度,既得利益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对内会造成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的局面,对外就很容易被别人打破平衡点。
  如今的中国,实际上既得利益者确实很多,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日本对清朝的巧妙的攻击打破了晚清帝国的平衡,我们再看看如今美国对中国也同样在应用当年日本所应用的那套。
  因此可见晚年的毛主席致力于在制度上等方面搞掉既得利益者是多么的英明、伟大、正确。
  总之,千万千万要搞掉那些既得利益者。
  如今的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便利,让我们能够借它干掉既得利益者。
  这是一篇极其深刻的文章,当利益集团面临做本位利益严重受损和国家人民利益矛盾的时候,他们的选择会让国家甚至是民族最终走向一条不归之路。
  明朝亡于东林党人,清朝也是一样亡于那些自私自利的利益集团。
  苏联也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解体的,现如今的美国如此的被动也是因为利益集团的无耻。
  一盘散沙的人民当然不可能对这个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既得利益集团的本位利益化就必然和国家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因此,久而久之国家和人民就会面临内忧外患。
  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既得利益集团才能真正解决周期律。
  令计划事件对于中国造成的危害,还有当年的不厚事件,这些让我们再联想到当年清朝的灭亡,回味其这篇文章所说的这些,真的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实际上能祸乱国家的是那些有实力的既得利益者,一旦在国家利益和本位利益上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选择本位利益必然会导致国家方面有难以承受之重。
  中华民族差一点亡族的五胡乱华还不是晋朝利益集团疯狂吗?东汉演变成三国演义依然是利益集团的无耻,唐朝宋朝等等,哪个朝代不是亡于利益集团的无耻吗?明朝亡于东林党人,在前面我们看到清朝是怎么死亡的。
  这是一篇极其深刻的文章,当利益集团面临着本位利益严重受损和国家人民利益矛盾的时候,他们的选择会让国家甚至是民族最终走向一条不归之路。
  苏联也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解体的,现如今的美国如此的被动也是因为利益集团的无耻。苏联不可谓不强大。苏联的核武器能毁灭全世界好几十次,但结果又如何?既得利益者最后疯狂的就让它自我玩完了。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样一个现象,利益集团在和国家人民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被外人利用是很可怕的。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所在。
  令几划兄弟带去的国家核心机密资料被美国掌握,这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这能让美国能更好控制这些人,要不就……
  实际上毛主席当年想要解决的依然是这个问题,遗憾的是群众没有能在这场活动中成熟起来。
  如果那个时候有了信息化能让一切公开透明,大家不再营私结党、小圈子化,那么社会固化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系统让大家一体化,大家不再小圈子化,系统强有力的执行力加上大民主,那么导致社会固化的因素就会得以根本解决,周期律就不会再走左右社会了。
  可见毛主席当年的努力探索是多么伟大的,可后来上来的人却一把推倒,这样大坝就有了管涌了,到现在真的是潮流了,看到那么多的既得利益者,我们是深感恐惧。
  时不我待,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给我们的机遇,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利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更好的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才是社会轮回的根本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