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文化景区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这是一处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永乐镇,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几乎同元代相始终。永乐宫内,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占地总面积8.6万平方米。中轴线长500米,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这些元代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之间以高耸的台基甬道相通连,布局与皇宫设置相近。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龙虎殿原为宫门,称无极门,面宽5间,深6椽,中柱3间。安门,沿袭宋金“草袱”的规制,殿内壁画绘有神荼、郁垒、城隍、土地诸神象。永乐宫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O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于永乐宫壁画,还有一段不寻常的乔迁经历。原本的壁画在芮城之南,1959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正位于计划中的蓄水区,水库建成后永乐宫将变成“龙宫”。为保留壁画,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鲁班”们,以极精细的手工技术,将壁画分离成近500块,运到现址后再逐块拼好。这项工程历经五年,完成后壁画上的切缝小的难以辨别,完美保留了壁画的旷世神韵。三清殿,又称无极殿,门悬“无极之殿”的巨幅额匾,是供“太清、玉清、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宇建筑台基高大、殿上琉璃牌吻巨龙盘绕,高达3米有余,黄、绿、蓝三彩琉璃剪边。月台前有石狮一对,殿内藻井盘龙雕刻,五彩绘云,殿内四壁,满布壁画,画面高4.26米,长94.68米,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由元代河南洛阳马君祥等人绘制,完成于公元 1325年。画面上共有人物 286个,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以不同的衣着、神态和面部颜色表达不同神仙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画面上的帝君神情肃穆;武将骁勇骠悍,身披铠甲,须发飞扬;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含情微笑。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有的在凝神顾盼。形象各具特色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子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每个神像寥寥数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来表现质感和动态。袍服衣带使用刚劲顺畅的“一笔画”,造就迎风飞扬的飘忽感。这人物繁杂的场面,神彩又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因此被称为“朝元图”。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殿内,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对扇后壁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画。画法继承了唐宋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而且准确地表现出衣纹转折与肢体运动之间的关系,难度极高。用色上采用传统的重彩勾填的方法,以墨线为骨干,填以金、朱红、青绿等色,艳丽和谐。有些部分采用“沥粉贴金法”来增强质感,突出画像的立体感和辉煌的气氛。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吕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可称得上是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