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海云天 发表于 2020-1-4 11:30:05

运城盐池职官“运同”解释

运城盐池“运同”职官的通俗解释
    明清时期,运城盐池仅次于巡盐御史和运使的官员就是“运同”。这个官职元代时就有,文献中有时记作“同知”。大概是“和运使同知”的意思,所以又被记作“运同”。

    清乾隆时资料记载,“运同驻所池南,专管(盐池)南场”。运城盐池常见有东场、西场、中场的说法,南场的说法则少见。元代、明代、清初,运同的驻所是不是也在池南,不好说。

    清代早中期文献记录的运同官员题名,从明成化三年(1467)开始。从明成化三年(1467)至明末(1644),根据清代文献记载,共有运同61人。按177年计算,平均任职时间不到3年。运使平均任职时间则为4年多。清代从顺治三年(1646)开始,至康熙十六年(1677)裁撤“运同”一职,共有11人。平均任职时间也是不到3年。

清代乾隆以前,运同这个职官,经历了两次重要变化:康熙十六年(1677)裁汰冗员、精简机构。运使的三个“佐官”(副手)运同、运副、运判被裁掉。8年以后,恢复“运判”这个职官。又过了30多年,到雍正二年(1724)时,将“运判”改为“运同”。换个说法,康熙十六年精简机构的成果还是得到了延续,运使只留下一名副职。这名副职起初叫运判,后来改叫运同。

    清乾隆时期,运同官级从四品,比县官老爷的正七品,要高好几级。每月的工资105两,养廉银3000千两。这项养廉银应该是单个年度发放。

    康熙《河东盐政汇纂》记录的运同(或者还包括运副运判)的吏役队伍有30人。清乾隆《河东盐法备览》记载运同的吏役(书吏5房按典吏5名计)共有44名,膨胀了十几人。

--------------------
附记:本公众号内有关于运城盐池职官“运同”的史料两组,可点击参阅

运城盐池古代官员“运同”史料(二)

运城盐池古代职官“运同”史料(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城盐池职官“运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