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清凉寺新石器时代墓地的面纱是如何揭开的
在运城市芮城县东西狭长的中条山南麓东北边缘分布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其中最重要的是接近恭水涧源头、属于山前丘陵地带的寺里村——坡头遗址。2004年度发掘的清凉寺新石器时代墓地就是该遗址的组成部分,这一发掘项目在第十五届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评选中得到专家认可,顺利入选。
清凉寺墓地是怎么发现的呢?那还要从一位叫齐天义的村民挖窑洞谈起。齐天义年幼时,就随父亲从河南南阳来到芮城。他们选择的这条南北向台塬位于中条山南麓,因台塬正中部有一座元代寺庙建筑——清凉寺,所以村子取名叫寺里。在寺院大殿东侧有一条自然冲沟,俗称“干沟”,对面是坡头村所在的又一条台塬,那里地势呈缓坡状,塬面较完整。1955年,黄河水库考古队调查发现从坡头村向南直到韩家村分布着丰富的古代遗址。1965年该地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已称为“坡头遗址”,其中包括清凉寺一带。
1975年春夏之交,齐天义到了娶妻成家,自立门户的年龄,家里人决定在清凉寺东部临近“干沟”的断崖处挖掘一处土窑洞。挖掘窑前地井状院落时,他们发现了年代久远的累累白骨,这让老实本分的齐家人感到深深的恐惧和困惑,全家人一合计,就准备放弃继续深挖。深深恐惧和困惑,产生了放弃的念头;然而背山向阳的地形和对居住址的渴求使他们又不忍半途而废,这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然而然成为清凉寺玉器重见天日的契机。清理窑前断面是挖掘窑洞前的最后一道工序,齐天义在精心修理壁面时,发现土中夹着一些似石如玉的环状物品(玉璧),村里淘气的孩子们拿着这些磨制精细的“石头”当铁环玩耍,并且随意弃置,细心的齐天义将一起挖出来的12个玉璧用绳子串起来,挂在窑前的壁面上。有一天,县博物馆的一个工作人员到村里办事,发现了这些玉璧,告诉他这是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发动他捐献给国家。时任村干部的齐天义便与他父亲一起将玉器送到县博物馆,还得到了12元的奖励,这是清凉寺墓地发现的第一批玉器。
20世纪80年代初,芮城县在县城举办了一次旨在宣传芮城悠久历史的图片展,清凉寺出土玉器照片被作为该县早期的代表性遗存,归入商周时期,第一次向公众展出的精美图片引起各界的注意。
从80年代开始,齐天义的弟弟齐天中居住到1975年挖掘的窑洞里。1984年秋季的一天,齐天中家的一孔窑洞坍塌,在清理塌土时他们发现从窑洞顶部掉下来形制不同的玉石器,这些“从天而降”的玉器竟达数十枚之多,从此,在齐家窑顶的土里埋着玉石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1986年春天,打听到清凉寺出土了玉器的不法分子,假称是“运城市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收购了村民们手中尚存的部分玉器,并以每立方丈250元的工钱雇用当地的村民,在1984年出土玉器地点的北侧又挖出一些器物,然后逃之夭夭。1987年春,运城市(今运城市盐湖区)公安部门在一家旅馆里抓获了这些文物走私犯,收缴了从清凉寺墓地掠走的64件玉器,其中有47件完整无缺或基本完整。1992年,收缴的文物移交运城市(今运城市盐湖区)博物馆收藏。据了解,还有一些玉器逐年被盐湖区和芮城县两个博物馆收存,目前馆藏的玉器共80余枚,种类有:琮、璧、钺、环等,相传这些器物均出土于清凉寺一带。
1997年,上述馆藏玉器在“陕、晋、豫三省古代玉器精华展”中展出,社会各界为之震惊。两次出土的玉器被博物馆收藏后,各级文物管理部分和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清凉寺这个小地方,从1992年开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文物考古部门对清凉寺附近进行了详、略程度不同的调查。直至2002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国家博物馆部分成员承担了“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中“运城盆地及中条山南麓地区龙山到夏时期的文化序列和谱系研究”课题调查,2003组成联合考古队发掘,2004年成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摘自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清凉寺墓地考古队队长薛新明著《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新证据——山西芮城清凉寺新石器时代墓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