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民国抗日将领王凤山
王凤山(1906~1942),字鸣岐,山西省五台县东寨村人。中国国民党抗日将领。凤山自幼家境贫寒,白天随父亲作工,傍晚到学校攻读。四五年后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投笔从戎,考入北方军校第一期工科,学业优异,名列前茅,被留校任教,破格晋升为上尉分队长。他以心到、口到、手到、足到的办法教导学生,深得上下赞扬。
民国16年(1927),王凤山参加了于镇河率领的军官学生队,后参加“北伐”及联冯反蒋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茹越口、方山、离石各次战斗。历任国民党某军第69师203旅连、营长。民国39年(1940),调任长官部整训处上校科长、少将副处长,从事军队训练工作。次年升任第213旅旅长,后转任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他对待部属如子弟,有困难即解决,有病即慰问,明辨是非,严明赏罚。
民国31年(1942)春,王凤山率军驻守运城万荣万泉县,利用一切有利时机指挥游击战,多次奇袭日军据点,重创日军。6月初,日军清水师团纠集各县伪军两万余人,分七路向该军围攻。军长王乾元负伤医治,由他代理军长。当时,该军第43师全师覆没。师长刘谦逃跑,受到撤职处分;暂编第44师被敌击溃,部分官兵撤回晋西山区,师长赵恭只身逃回。唯第45师在王凤山率领下与敌周旋,毫不妥协。6月17日深夜,日军千余人在坦克掩护下来袭。第45师师部及第二团被包围于张瓮村。王凤山坚守阵地,与日军殊死搏斗。由于敌众我寡,第45师渐渐失利。
次日,王凤山亲率预备队反攻,但伤亡严重。他臂部负伤,仍继续指挥,后又连中数弹,腹肠破裂,以身殉国,时年36岁。
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并指令将万泉县东张瓮村改名为凤山村。民国32年(1943)1月1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入祀忠烈祠,其名列第23名。1986年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王凤山为革命烈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