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0-3-3 10:27:38

北阳村舞台

(运城市永济)北阳村,因村南古有朝阳寺而得名。其东依峨眉,天然屏障;南通舜乡,陶染成习;西临大河,水滋家邦;北界临境,边陲小村。其自古为蒲坂舜都之邑,明属平阳府蒲州张仙都舜陶里,清属永济县陶邑乡西张里,今属永济市张营镇。

北阳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居民以胡姓为主。始祖妫满乃帝舜后裔,西周封为陈侯,建立陈国,谥号陈胡公,亦称胡公满。子孙以谥号为姓,故有陈姓、胡姓、满姓传于世。北阳胡氏乃妫满后裔,亦帝舜之后裔,世居帝舜故里、蒲剧之乡。村民以舜裔为荣,力田为本,耕读传家,尊师敬长,扶老爱幼,传承德孝文化;自娱自乐,高台教化,弘扬蒲苑艺术。虽弹丸小村,亦名扬陕豫,两岸皆知。

抚今追昔,今非昔比。1968年,北阳大队在原娘娘庙旧址创建“毛泽东思想大学校”舞台一座。时任大队长的胡景存和本村木匠胡顺周率20多名本村工匠、徒弟,顶风冒雪,不畏严寒,吃的粗粮,挣的工分,没有补助,更无奖励,不辞辛苦,昼夜加班,终于在12月17日大工告竣。

舞台在日后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轮流上演,李玉和就义、阿庆嫂斗智、杨子荣打虎上山,现代英雄人物轮番登场。蒲剧、秦腔,腔高板急,声吼两岸;眉户、道情,委婉缠绵、萦绕四野。小小舞台,继承民族风,传播正能量,作用不可低估;民间艺人,生旦净末丑,宫商角徵羽,尽兴休闲娱乐。古今人物一时阅览,千年事迹三日通观。曲调幽雅传帝舜德孝人物,唱腔委婉延蒲梆蒲韵艺术。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曾风光一时的舞台日渐颓败,村民于心不安,干部深感有责。2017年春,经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决定复修翻新“毛泽东思想大学校”舞台,并成立筹建委员会。该善举得到广大村民热烈支持和一致赞扬,250余户村民解囊捐款,献计献策。

复修后的舞台,完整保留了原有的明清风格及建筑布局。舞台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面阔三楹宽12米,进深六椽长10米,砖砌条石台基。前檐施雕花斗拱十,寓十全十美之义,后檐施雕花斗拱四,寓四时如意、四季平安。梁下前后明柱四,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石雕八角柱础四,寓四平八稳。台后左右留角门二,方便演员进退。后檐墙边间留木窗户二,外圆内方,旋转十字窗棂,寓智圆行方、横平竖直、万事亨通之义。前楹宽敞虚明,左右八字影壁,寓八音协奏,国泰民安。上留圆洞,中呈方形,下托砖刻浮雕寿形鼎足,寓天圆地方,万寿无疆。主梁记:北阳大队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建于公元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舞台下东侧新建房舍一排,集文化活动中心、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文化墙、农民文艺队伍“五个一”工程为一体,以满足群众文化、休闲、娱乐、集会等。舞台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壮观宏伟、典雅古朴。游人来此观瞻赏乐,无不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进而发思古之幽情,慨历史之沧桑,感舜帝文化之厚重,叹新世纪发展之神速。

赞曰:北斗导航,时时指引舜陶里;阳光织彩,处处和谐幸福中。

曹中义/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阳村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