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下化万岁堡是北魏孝文帝行“狩礼”之地
河津下化万岁堡是北魏孝文帝行“狩礼”之地(吴晓征)
万岁堡位于运城市河津下化乡碗窝自然村西长梁上,西临黄河,南北两边皆深沟,于长梁中间突起一个圆形的土丘,面积有四五亩大。下面不远处的悬崖绝壁上是禹王洞,上下三层。再下为黄河石门,当地人叫这块地为“城壕”。其东南为倚梯故城,直线距离仅两三千米。
万岁堡地面开阔,形势险要,据高扼守,四野直视无阻,是理想的防御之地。其始建于何时,谁人所建,至今未见详细记载。不过,乾隆版《乡宁县志》上录有一首前人留下的诗可以佐证:
君王举狩礼,千乘万骑来。
云日咸瞻矣,河山亦壮哉。
百年文运洽,九月孝治开。
不见江南史,更衣助国哀。
由此推断,万岁堡北魏时期已有,且魏孝文帝曾在此举行过巡狩之礼。
据唐朝地理志书《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倚梯故城,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垒石为之,东北两面据岭临谷,西南两面俯眺黄河,悬崖绝壁百余尺,其西南角即龙门上口也,以城在高岭,非倚梯不得上,因以为名。中有禹庙。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立碑,碑今现在”。查阅相关史料,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夏四月,魏孝文帝北巡至龙门,以牛、羊、豕三牲全备祭祀大禹,命修禹庙,这也算是国祭了。
《元和郡县图志》对河津的记载还有三处:
“龙门关,在县西北二十二里。”
“大禹祠,在县西二十五里龙门山上。隋末摧毁,贞观九年奉敕更令修理。”
“高祖神尧皇帝庙,在禹庙西南绝顶之上,画行幸仪卫之像,盖义宁初义旗至此也。”
据此推断,魏孝文帝祭祀大禹的地方并非现禹门口的大禹庙,而是龙门山上的大禹祠,且唐高祖李渊的神尧皇帝庙距此不远。
另据民国版《乡宁县志》杂记类中记载:“万岁堡,山多荆棘,皆直而无钩。相传明末李自成过此,荆棘钩破其衣,呵之曰:同是荆棘,何曲而不伸也?自后荆棘皆直。殊不经也!”
笔者百度“狩礼”一词,其中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牛敬飞的博士论文《五岳祭祀演变考论》中这样说:
开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至泰山行巡狩之礼,其礼制为:“为坛,如南郊,又壝外为柴坛,饰神庙,展宫悬于庭。为埋坎二,于南门外。又陈乐设位于青帝坛,如南郊。帝服衮冕,乘金辂,备法驾而行。礼毕,遂诣青帝坛而祭焉。”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北巡恒山,行巡狩之礼,“其礼颇采高祖拜岱宗仪,增置二坛,命道士女官数十人,于壝中设醮”。
大业十年(614年)炀帝“过祀华岳,筑场于庙侧”。史臣评炀帝礼恒山、华岳为不经之礼:“事乃不经,盖非有司之定礼也”(以上俱见《礼仪志》)。
巡狩之礼源自《尚书》,秦皇汉武曾因模仿上古帝王巡狩山川而闻名,但此二帝巡狩或未有定制。至东汉章帝,“巡狩”为白虎观会议之重要议题,事后不久,元和二年(85年)章帝即巡狩东方,“幸太山,柴告岱宗”(《后汉书·章帝纪》),之后安帝亦行之。秦汉时代,泰山封禅礼风靡一时;进入东汉,儒学昌明,故此时有经学依据的“巡狩”之礼为朝廷注意。汉武帝议封禅时儒生即提出据《尚书》《周官》制礼;郑玄解释三礼曾用“天子巡狩礼”(《毛诗正义》),王应麟以该礼为汉代之逸礼(《玉海》卷39),汉人解经若有所本,则可判定至少至东汉中期,朝廷已据礼经定巡狩之礼。
《白虎通》引《尚书》,指出巡狩至于五岳,须在五岳祭天。东汉以降,华夏分裂,再无帝王于五岳行巡狩祭天之礼,直至隋朝统一,隋文帝才勉强为之。现就隋文帝巡狩礼做出解析。首先,巡狩礼地点在山下岳庙附近,而非山顶,此即区别于封禅礼。其次,巡狩有祭天柴坛。《白虎通》:“巡狩必祭天,何本?巡狩为祭天告至,《尚书》曰‘东巡狩至于岱宗柴’也”。此是汉人宗上古巡狩祭天之事;《礼记》“天子适四方,先柴”郑玄注:“所到必先燔柴有事于上帝也”(《十三经注疏》),此是汉人理解周代巡狩。由此可知汉人欲复巡狩当有燔柴告天之礼。隋行巡狩立柴坛当本于此。
再次,隋代巡狩礼最具特色的便是仿南郊修青帝坛,此坛为祭祀中心。隋制为何要修坛祭祀?东汉章帝巡狩时“有黄鹄三十从西南来,经祠坛上”(《后汉书·章帝纪》),这是汉代巡狩礼残留之吉光片羽,其经中古战乱至隋代早已不存,故寻修坛源头只得再从礼经入手。
而唐代天子巡狩礼是这样的。《新唐书·礼乐志四》:“天子将巡狩,告于其方之州曰:‘皇帝以某月于某巡狩,各修乃守,考乃职事,敢不敬戒,国有常刑。’将发,告于圆丘。前一日,皇帝斋如郊祀。告昊天上帝,又告于太庙、社稷。具大驾卤簿。所过州、县,刺史、令候于境,通事……”
北魏巡狩礼与隋唐是否一致,作为非专业人士,笔者不敢妄自揣测。
魏孝文帝虽是马上皇帝,但也是有名的改革家。他尊崇儒家,推广汉化,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民族隔阂,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近几年,笔者曾数次到万岁堡一带考察,目测长梁东西足有千米,宽约四五百米。当年大禹祠是否在此建设,只是猜测而已。1942年,日军占领龙门山时,曾在万岁堡上修有炮楼,目前足迹尚存。
对于万岁堡,笔者仍觉神秘,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这里还隐藏有多少秘密,仍需有识之士深入研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