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贤的勤政往事
勤政为民是为官处事的一种重要品质。“勤政”,既表明了为政者的担当和责任,也是人民对为政者的一种要求和期望。千百年来,古代先贤常用“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作为官箴,告诫为政者,人既为官,就应常怀无为而愧的操守良心,勤政实干,“早入晏出,奉公忘私,虽休勿休,恪勤匪懈”,具有吃苦在前的觉悟,提高造福于民的能力。宋代的赵忭任越州知州时,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他早晚操劳,部署救灾,采取了四种恤民对策:筹集救灾物资,制订救灾办法,收养孤儿,防疫治病,从而使“生者得食,病者得医,死者得葬”。曾巩为此写了一篇《越州赵公救灾记》,赞叹说:“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赵忭为官多年,“所至善治,民思不忘”。
元代的张养浩在陕西大旱时,受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他不顾年事已高,星夜赶赴任所,遇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到任之后,“凡所以力民者,无所不用其至”。张养浩在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未回家住过,一天到晚忙于救济灾民,没有丝毫的懈怠,终因劳累过度卒于任上。消息传开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清代的陈宏谋为官三十余年,任经十二行省,每到一处,都要仔细了解民生风俗、地方利弊,继而革旧布新,解除民困。陈宏谋的勤政,尤以修水利、治水患最为突出。大至黄河、洞庭湖、海河、运河,小至乡县小河、湖塘,他都亲历治理。陈宏谋说:“吾辈居官,当事事从民生起见,计久远,不计目前;尚实事,不饰虚文,方不负朝廷为民设官之义,方不负此生读书济世之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