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0-5-14 10:05:14

河东先贤魏文侯事略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们国家战争频发、英雄辈出的重要时代。

  春秋末期大小国家148个,经常为土地、资源打打杀杀。俗话说:春秋无义战,经过长期激烈较量,相互杀伐,弱灭强胜,最终出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局面,而魏国及魏文侯就是璀璨群星中耀眼的一颗。

  魏国始建于河东大地。《诗经·魏风》中有不少名篇,如著名的《伐檀》《硕鼠》等就是以我们古老的河东大地为背景所写的,读起来特别亲切,似乎可以看到古河东的山山水水,可以闻到旷野中的花香,可以嗅到先民们的呼吸。

  追根溯源:魏氏是毕公高的后代

  魏国,周朝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魏氏先祖是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因封在毕地而得姓。毕国在西周末年亡于西戎,其后裔沦为平民。

  毕万在春秋初期投奔晋献公,因有功受到重用,晋升为大夫。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命毕万灭掉魏国,并把魏地封给毕万。《史记》记载:“晋大夫毕万以军功受封于魏,卜偃为其占卜曰:毕万之后毕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地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众。”意思是说,毕万封有魏地是大吉之兆。“万”是盈足之数,“魏”同“巍”,有高大雄伟之意,得此封赏,符合天意。以此推论,毕万福大命大,兴旺发达。魏氏正由此而得姓。

  毕万之孙魏犨,后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亦忠心耿耿。毕万第十一世孙魏桓子(即魏斯,后来的魏文侯)业已成为晋国实际执掌权力的家族之一,联合赵、韩两家,翦灭了强大的智氏,平分了晋国疆土,即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魏的实力最强,在攻打智氏中出力最大,也获利最大。君子自强不息,潜龙一旦出渊,势必一冲九天,至此,魏一洗先人被西戎灭国的奇耻大辱,也算独立建国了。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期宣告结束而进入到战国时代。

  唯才是举:远小人,近贤能

  魏与赵、韩受周威烈王册封,正式列为诸侯,魏真正立国。颇具战略眼光的魏文侯不愿囿于(芮地)一隅,他有更大的抱负和作为,于是迁都安邑。他不能忘记先祖毕地被野蛮的西戎灭国,沦为平民的痛史。魏文侯发愤图强,居安思危,积极进取,开风气之先,率先展开一系列轰轰烈烈、卓有成效的改革,拉开了战国时代大改革、大变法的序幕,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史最长、成效最显著的变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内政到外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使其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成为战国早期最强大的国家。

  魏文侯政治清明,唯才是举,选拔启用有才华、魄力、能力的人。在组织人事上,远小人,近贤能,师从贤士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重用李悝、吴起、李克、乐羊子、西门豹等人,一度在山东各国实力最强、威望最高,被推为盟主。李悝、吴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文侯釆纳李悝提出的“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基本国策,主张改变旧的制度,重要的官职由有才能的人来担任,有功劳的人才能享受优渥的俸禄,由此改变平庸的吏治。

  经济上,李悝提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强调“废沟洫”,铲除“井田制”,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土地私有,扩大和提高单位产量,重视副业种植。同时,国家实行“平籴法”,丰年由官府平价购进余粮,荒年再由官府将米谷平价发出,“取有余以补不足”(《汉书·食货志》),开启后世均输、常平仓等法之先导。

  支持相国李悝变法,强调以法治国的作用,集诸国刑律,于公元前407年制定出中国第一批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军事上,魏文侯任用吴起进行军事改革,创建了一支强悍善战的军队“武卒”。

  诚信做人: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魏文侯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一次,文侯与管理山泽、田囿的人(即虞人)相约中午到郊外打猎。刚好早朝,天下雨而寒冷,便赐群臣饮酒。正在高兴时,文侯知已到午时,就赶紧撤掉酒宴,督促赶车的速速驾车到郊外。群臣都说,下雨打不成猎,何必再去一趟呢?文侯说,我已和虞人有约,虽然打不成猎,但不能不亲自践约啊!于是,但凡有了政令,令出必行,没有人敢违背。

  战国时代各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时有变化,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魏国由于敢领天下先,大刀阔斧实行改革,变法图强,在诸侯国中力量最强、威望最高,振臂一呼而天下应。山东各国一致推举魏文侯为盟主,威震华夏。

  魏文侯主政长达50年。他主政时魏国最为强盛,疆土南有鸿沟(即河南汴河),与楚为邻国。东有颍淮(安徽省阜阳),煑枣(山东菏泽市以南),与齐、宋为邻国。西有长城,与秦为邻国。北有卷(河南原武县)、酸枣(河南滑县),与赵为邻国。国土辽阔,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令人惊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东先贤魏文侯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