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与子夏探讨音与乐的区别
魏文侯与子夏探讨音与乐的区别《乐记》中记载了魏文侯与子夏的对话,解释了音与乐的不同。魏文侯向子夏请教说:“我整整齐齐地穿戴着祭祀用的礼服、礼帽,聆听古代的正乐,就昏昏欲睡。可是听到郑国与卫国的民间淫靡之乐,却不知疲倦。请问古代正乐为什么会使人昏昏欲睡,而新近淫靡之乐却这么吸引人呢?”子夏回答说:“现在您所询问的是乐,而您所喜爱的是音。乐和音虽然很接近,实质却不相同。”文侯问:“那么音与乐有什么不同呢?”
子夏说:“古时风调雨顺,四季应时,人民有德而五谷丰登,没有疾疫灾祸发生,也没有妖异怪象出现,这才叫做太平盛世。社会安定之后,便稽考校正音律的度数,调和五音,用琴瑟等乐器伴奏,歌唱《风》《雅》《颂》等诗篇,这才叫做德音。德音才被称为乐。真正的乐不失去其天地和谐、政治清明、人民安乐的实质。而今您所喜爱的,恐怕是那些使人沉迷放逸的靡靡之音吧?譬如郑国的音乐,音调滥无节制,使人心志放荡;宋国的音乐过于安逸,使人心志沉溺;卫国的音乐急促快速,使人心志烦乱;齐国的音乐狂傲邪僻,使人心志骄逸。这四种音乐是‘淫于色而害于德’,所以不能称之为乐。所以,祭祀的时候也不能使用。”因为这些乐败坏了中正之气。
最后,子夏还提醒魏文侯:作为国君,一定要谨慎选择自己的好恶。因为国君喜好什么,臣下就会做什么;上层干什么,百姓就会跟着干什么。《诗经》说“诱民孔易”。意思是说,诱导老百姓很容易,因为上行下效,自己喜欢什么,就会带动整个社会来兴起这种风气。
以道为主导的音乐,有益于人心性的提升。《乐记》中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可见,音和乐有所不同。低层次的音,悖逆天道中庸的原则,会引导人走向颓废或者暴戾的极端。而高层次的乐则是天道中和的体现,使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心性,是入德之门。换言之,只有符合于道的德音才称为乐。
《乐记》中讲,“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古人讲礼乐文化能够起到“绝恶于未萌,起敬于微渺”的作用。
你觉得啥是音,什么又是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