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0-6-17 18:27:14

漫谈古代“高考”

漫谈古代“高考”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高考”。“科举”为分科举人(选拔人)之意。到了唐代,科举场上走出了“状元”。这一至今令人羡慕的名词,是女皇帝武则天的发明。此后,“状元”就成了优秀学子的代名词,状元之后第二、三名分别是“榜眼”“探花”。状元得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方有折此桂冠的机会。所以,古代的状元多是货真价实的满腹经纶之士,连皇帝也喜欢把女儿嫁给状元郎。

古代的科举也分科,有文科、武科之异。据考证,中国古代第一个武状元名叫薛奕,文状元就太多了,如唐代诗人王维、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都是状元出身。

考试时间是十分固定的,但并不限于一次考试,有的朝代有春考、夏考之分,最后决出状元的“殿试”一般安排在三月里,即“三月廷试”。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考试时间,一般分为三天,中间空出两天,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各朝所考科目总的变化不大,但题量很大,表面上看似只写作文,实则很复杂,是一考定终身。学生只看书、只知道是不行的,得把四书五经这样的经典给背出来、熟记于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漫谈古代“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