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一生才情化作薛涛笺
唐朝女诗人薛涛(约768~832年),字洪亮,她的父亲薛郧在京城里为官,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薛郧与夫人只有薛涛这一个女儿,自小就将其视为掌上明珠,教她读书识字,吟诗作文。776年夏天,薛郧父女两在自家庭院里乘凉,院内有一棵百年梧桐树,根深叶茂,叠翠参天。薛郧仰望古桐,不禁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郧话音未落,身后的女儿随口续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郧听后转头望着女儿,薛涛问道:“父亲,我接的这句恰当否?”薛郧真是又惊又喜,抚摸着女儿的头说:“太恰当了。”那一年,薛涛刚刚八岁。
薛郧在朝中为官清正廉洁,不畏强权,敢于仗义执言,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四川。后来,薛郧被派出使南诏,感染瘴气得疾而亡,那年薛涛年仅14岁。因为薛郧为官清廉,家里积蓄不多,母女俩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为了生计,16岁时薛涛凭借其天生丽姿和通音律、善诗赋的才能加入乐籍,成了一名官营歌伎。
785年,曾任陇州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的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韦皋因封南康郡王,世称“韦南康”。有一次,韦皋宴请部下同僚,唐朝时官场应酬会宴,都有官伎侍候。韦皋久闻薛涛才色过人,就让其即席赋诗。薛涛神情自若,提笔而就一首《谒巫山庙》:“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不禁拍案叫绝,竖起拇指连声称赞。从此,薛涛声名鹊起,韦皋每有盛宴,必有薛涛侍宴,很快薛涛就成了韦皋身边炙手可热的人物。后来,韦皋把薛涛请到府上做一些文书工作,薛涛所写的奏章文稿主题鲜明,逻辑严谨,文采飞扬,很令韦皋满意。韦皋专门向唐德宗打报告,拟授薛涛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不过终究未能如愿。当时的人们却因此称薛涛为“女校书”。
薛涛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元稹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两人有共同的爱好和语言,那段时间,二人形影不离,在一起谈诗说文,议论时政。然而幸福是短暂的,元稹在蜀期间,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由此得罪权贵。809年7月,元稹调离四川,任职洛阳。从此两情远隔,两人只好鸿书传情,而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
此后,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因为她改造后的纸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832年夏,薛涛去世。833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