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卜年两袖清风开荒种地
看到八人抬着的一顶大轿由远而近,迎接的人群很快骚动起来,他们高呼着:“迎接清官大老爷,迎接清官大老爷。”轿子慢悠悠来到大家面前停下,一位衣衫破烂的随轿者上前问众人:“你们这是在接谁呀,怎么这么多人啊?”
众人:“我们在迎接仝老爷呀。就是到咱噶玛兰厅走马上任的台湾府抚民理番海防粮捕通判仝老爷呀。”
随轿者疑惑不解地自问自答:“童老爷?哎……对,这里坐的,正是童老爷,是我家老爷。”他掀开轿帘,唤道:“老爷,下轿了。”
轿中老者嘶哑着嗓子:“啥?到了瞧病的地方了?”于是,随轿者搀扶着轿子里一位颤巍巍的白发老者走下轿。老者低着头,双手捂着眼睛,慢慢下了轿。随轿者向大家解释道:“老爷的眼睛怕光……”
霍根一看哈哈大笑道:“这是什么仝老爷?”
随轿者急得同众人争辩道:“他就是童老爷,就是姓童,童子的‘童’,儿童的‘童’,是我家老爷。”
众人疑惑:“嗯?儿童的‘童’?那我们仝大人又是什么‘仝’?”
府衙百通:“仝大人的‘仝’是‘人’字下面一个‘工’。”
随轿者大悟:“原来如此,我是带我家老爷来找瞧病的地方,走到半路,他病得倒在地上,恰好一位好心大人乘轿过来,看到我家老爷病重的样子,硬是要把大轿让给我家老爷坐。说是先送我家老爷来看病,莫非那就是你们要迎接的仝老爷?”
一衙役气呼呼挤上前来,推搡着老人和他的陪护者:“快走,快走。”
众人疑惑道:“那仝大人呢?”
另一衙役:“肯定还在后边。”
霍根讥讽地对他的翻译阿秀道:“你们中国人真够滑稽,迎来接去,接了个‘东亚病夫’,你说可笑不可笑。咱走吧,别再等了。”他唤了老汤姆:“爸爸,咱们走吧。”
三人转身离去,不少洋人也跟着走了。百通看着有人离去,对身边人议论道:“你别说,我看这一定是位好官。他能把自己坐的八人大轿让给一位病人坐,这事可不多见啊。”
众人议论着,忽然,有人醒悟过来:“哎,咱得赶快去找仝大人啊。”众人这才散开。
噶玛兰厅府衙内。台湾知府李怀玉出来迎接新到的仝卜年:“仝大人,一路辛苦。”仝卜年:“拜过知府大人,卜年届时赶来报到。”
李怀玉:“好好好,朝廷真乃慧眼识珠,派你这么干练的能臣来台,实为岛民大幸、国朝大幸。有你前来治台理民,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仝卜年:“大人过奖了,过奖了。”二人进屋内。
李怀玉:“哈哈,虽然咱们初次见面,可你的大名却是早有耳闻。鲁中地震,未经恩准竟先行开仓放粮,谁人不知你是个‘仝大胆’。”
仝卜年:“陈年旧事,大人见笑了,见笑了。”
李怀玉:“好好好,仝大人,咱言归正传。此番大人来到噶玛兰厅,这是个未曾开垦的荒蛮之地,住民多未开化。唯因近海,且时有洋夷舰船伺机侵扰,你需多多操心才是。”
仝卜年:“多谢大人指点。”
李怀玉:“我派府衙李伏作你的县丞,王京作你的通事。(唤)李伏、王京,你们来和仝大人见过。”
仝卜年对李、王二人道:“噶玛兰厅诸事,还劳你们多多费心。”
李、王二人:“愿效微劳。”
李怀玉对仝卜年道:“你到那里,可以再找一位熟悉当地情况的文士,作你的里胥。还有……通判府衙多年不曾动用,内中想来必是十分破旧,我将给你拨去一笔修缮资费,以备内中修复之用。”
仝卜年:“多谢大人关照。”
通判府衙门外,熙熙攘攘,又聚集了不少迎接仝大人的各类人物。他们小声议论着,不时向远处张望。有人甚至急得发起牢骚:“这个仝大人,神出鬼没,他一来,就和咱捉起了迷藏。”
通判府内,县丞李伏、通事(翻译一类)王京正在向仝卜年介绍百通:“这是百通,是咱们这方圆百里地方上的‘百事通’。他会讲多种语言,熟悉风土民情,要让他来做大人的里胥,那可是最好不过了。”
仝卜年:“那就望你多加指点了。”
仝卜年简陋的住室,屋子四周被修竹围着,清雅而闲适,他正在整理一棵歪斜的竹子。整好后,入室,但见室内窗明几净。
他抬头眺望窗外,不远处有青山为屏,山上树木葱茏,青翠欲滴。他坐在书案前,案上文房四宝俱全。他开始翻看厚厚的史料。忽然,他若有所思地站起身来,在屋子里一圈一圈踱步。
少顷,他抓起毛笔,在纸笺上边书边吟起来:
兰阳即事一:四围修竹荫檀栾,帘外青山挂笏看。领识闲中风味别,头衔未碍是麤官。
书罢,他又在屋内踱起步来。忽然,他盯着窗外摇曳的花朵沉思起来。
之后,他又来到书案前,抓笔急书(吟)起来:
兰阳即事二:金貌香袅麝烟凝,小榻横窗月半棱。花影撩人诗思动,矮笺新试短檠灯。
他站起身来:“啊,多么令人迷恋的国朝大好河山。可,这么些年来,却是一直荒废在这里,族群械斗不断、任由外夷袭扰、住民久久难得安生……愚昧、落后、无知笼罩着大好山河。愚昧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挨打,无知同样要挨打。如今的世界,弱肉强食,美丽的海岛,时时被列强觊觎呀!”
雄鹰在蓝天展翅。海面上,海鸟忽起忽落。仝卜年、李伏、王京、百通等一行沿着清凌凌的兰阳溪边走边看,走走停停,一边热烈地谈论着。
仝卜年:“百通里胥,你是这里的‘百事通’,知道得多,你要多出主意,多多给我指点才是,可不能光看不说话啊。”
百通:“指点?那可谈不上。只要大人需要,尽管吩咐,我等一定尽心尽力。”
仝卜年:“依仝某一路所见,我以为噶玛兰厅当务之急,是解决乡亲们的吃饭问题。此处有大片大片可垦的荒芜之地,还有这长长的兰阳溪,这是咱们噶玛兰的聚宝盆啊。我已来溪畔看过多次,这两岸经过整治、疏理,尽可引水浇灌。如能多些开垦,足够住民丰衣足食。”
王京:“大人所言极是。这大片撂荒的未开垦之地,太可惜了。只要能多开垦,足以丰衣足食。”
仝卜年翻开手中的书本:“这《东瀛识略·卷一》记述:咱这噶玛兰,地处台湾极北山后,迤东面南,荷兰、郑氏(成功)据时均未触及。即康熙年间台地内附后,自止山前,南自琅峤,北至鸡笼山止,初不知后山尚有沃壤。雍正初,社番向化,始附东螺各社输饷于诸罗,旋改属彰化,又转隶淡水。乾隆末,漳、泉二郡民前往垦辟。嘉庆初,由头围渐开至五围及罗东、苏澳一带。”
“既属未及开垦之地。因之,以仝某之见,首要一条,是鼓励住民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二一条,整治这兰阳溪,扩大灌溉面积;再一点,民众缺乏教化,本地无学,每年去淡水附学者仅一人。所以这就需要速速兴学育人,助民教化,驱除愚昧,这才是改变噶玛兰的根本之策。否则,将是断无希望。马瘦乱人骑,人穷受人欺呀。”
王京:“大人一语中的。我冒昧插上一句。就是,还有那些无端兹事形成的械斗、杀戮也须急急制止。前几日曾因凯达格兰同泰雅人兹事械斗,一次竟致伤亡二十余众。”
李伏:“还有洋人……”
衙寨(五围)街头贴出告示:
一、倡导开荒种地,凡垦撂荒之地者,官府给以具结,且供其使役耕牛、提供种子;
二、兴办义学,凡愿入学者,查明其家庭确系无能为力者,官府给予资助,免其学、杂诸资;
三、禁械斗,凡无故聚众兹事、其肇事者,严惩不贷。
台湾府抚民理番海防粮捕通判
仝卜年
大清道光十二年二月三十日
通判衙门内不大的议事厅里,拥挤着不少乡老、府衙差官。仝卜年正站在那儿发表自己的意见:“首一件,由通事王京着办。王京你需速速着人分别前往各寨摸清底子、闹明情况,一家一户将其家口、土地、耕畜、青壮劳力、种子,计十四种情况逐一落实,三天之内报至李伏大人处,时不等人,切切不可延误。我亦即日动身,前往知府联系耕畜、农具及种子诸事;二一件,兴义学之事,就只得请里胥百通先生着力操持了。这方面情况我了解的很少。百通你可先行拿出意见,倘有难处,请速速告之;三一件,就请李伏大人多多费心了。乡民聚众兹事、群殴、械斗,不可再度发生。”
李伏:“制止械斗一事,我已有个意见……”
寨头,人们观看告示。有人称赞:“这就对了,撂荒的土地不是白白荒在那里吗?开了,种了,就能打下粮食。这位老爷是位开明人,只要咱手里有了土地,还怕没粮食吃?”
王京、正德等人正在给来来往往的群众逐一登记、发放种子。不远处木栏杆中圈养有牛、驴等耕畜。地上放着一堆堆青草,耕畜争抢着食用。栏外有人在办理手续,有人拉着耕牛离开木栅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