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 发表于 2020-7-13 09:55:44

裴矩与丝绸之路


隋炀帝杨广爱慕江南,世人皆知。但他爱慕西域不亚于江南,却鲜少有人知道。杨广是历代帝王中第一个到过河西走廊的人,而推动隋炀帝西巡的正是隋唐名臣裴矩。

裴矩(约547~627),字弘大,出生自著名的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市闻喜县)裴氏家族,历仕北齐、北周、隋唐。北齐灭亡后,他被定州总管杨坚启用,在隋文帝时期南征陈朝、北伐突厥,屡立战功。

大业年间,裴矩又成为隋炀帝的宠臣,贞观初年唐太宗依然对其器重。裴矩曾在杨广麾下参加了平定陈朝的战役。陈朝境内发生叛乱时,裴矩受命巡抚岭南,带领3000兵卒,一直打到南海,巩固了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

裴矩拥有与突厥多年交往的经验,隋炀帝令其以重臣身份主政西域。

裴矩在前来张掖(河西四郡之一)参加互市的胡商中采访,并搜集其时的书传记载,撰写了三卷本的《西域图记》,大约成书于606年年初,当年献给隋炀帝,激发了杨广经营西域的热情。其时,阻碍丝绸之路交通的正是地处青海地区的吐谷浑部族。

西域胡商之所以只能在张掖互市,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吐谷浑的势力威胁到内地与张掖之间的通道,正所谓“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


裴矩联络铁勒(西北游牧民族,一度曾成功反叛突厥)联合击溃吐谷浑,助隋朝设立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中西海郡治所,设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今青海湖西的铁卜恰古城),郡下设宣德、威定二县,威定县的治所大约在今青海省都兰县境,即今时格尔木地区。

格尔木以东是青海西宁,以北是甘肃敦煌,以南是西藏拉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通往新疆、西藏等地的关键枢纽,汉武帝时期也未曾纳入版图。

四郡的设立,使得609年隋炀帝西巡张掖有了安全保障,这也是中原内地皇帝西行最远的地方。其时,隋炀帝在张掖召开的西部地区规模宏大的“万国博览会”,吸引了27个国家的君长出席。

次年,这个盛会又在洛阳召开,极大地推动了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和地区与中原内地政权的政治互信和经贸文化关系的发展。

隋朝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西方商人来长安互市,要求沿途各地热情接待外国商贾,在丝路要冲设立军政机构,并大量屯田,以保证丝路行旅的供应。

《西域图记》另具的意义就是记录了关于路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该书记载了44个西域国家,并附有地图和图画,所记诸国,多为丝路商人“周游经涉”之地,以及“利尽西海,多产珍异”,即在丝绸之路远程贸易中的富商大贾。

如今,已经看不到这部三卷本的完整文献,只在《隋书·裴矩传》中留下的序言中看到了裴矩对于丝绸之路三条西行路线的走向。

序文云:“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即是由敦煌至“西海”的三条路线。这里的“西海”究竟何所指?从《隋书·裴矩传》所残存的内容看,应该是指地中海、阿拉伯海(含)波斯湾或者是印度洋。

裴矩所记三道分别是:“北道从伊吾(哈密市)出发,经蒲类海(新疆巴里坤湖),至拂菻国(东罗马),达于西海(地中海)。其中道从高昌(吐鲁番)、焉耆、龟兹、疏勒(均为今新疆同名地区),经塔里木盆地,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经过中亚,至波斯(伊朗),达于西海(波斯湾或阿拉伯海)。其南道从鄯善(今新疆鄯善)、于阗(今新疆和田),西行越过葱岭,又经阿富汗、巴基斯坦,至北婆罗门(印度),达于西海(印度洋)。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

裴矩的《西域图记》是第一部专门记录中西陆上丝绸交通的文献,在宋朝人的著述中还有引用,它对唐宋以后中西路线的开辟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裴矩与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