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 发表于 2020-7-18 11:46:43

寻找堡沟古盐道

寻找堡沟古盐道
□相秋喜
盐湖区东郭镇有两条古盐道:其一虞坂古盐道,曾经是春秋时“四衢大道”之一的“国道”,也是历代朝廷的主要驿道之一,又因“伯乐相马”故事而闻名天下;其二堡沟古盐道,即古籍记载的“车辋軨”,又叫“车辋路”,也曾因“牛家院”、五岔掌“神泉”等美丽传说闻名于世。两条古盐道都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公路改道而废弃。现在,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虞坂古盐道成为热门话题,修成了虞坂古盐道旅游专线,而堡沟古盐道却渐渐被人忘记。笔者曾多次去堡沟古盐道牛家院看摩崖石刻,皆因古道难行而半途而返。

去年年底,陪同新华社记者寻找堡沟古盐道,在当地村干部的帮助下,终于成行。

堡沟位于运城市区南约15公里的东郭镇刘范村南的中条山腹地。关于堡沟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这里曾是军事要塞,因几个山头建有堡子,就是土墙围起来的城堡,故名;其二,沟口一独岭,高约十丈,叫“堡疙瘩”,古有城堡,扼守沟口通道。现在沟口两侧土地还叫“东寨田”和“西寨田”,沟底有“屯窝”“将台”等。有人说,堡沟就是先祖蚩尤部落祖居地,因据盐池而富甲天下,在山前建立“古蚩尤城”,即现在的蚩尤村。

堡沟自古有一条古道,通往平陆县茅津渡口。据专家考证和摩崖石刻记载,南北朝时,随着河东盐业运输增加,虞坂古盐道已经不能满足运输需求,故在原古道上重修一条运盐路,以驮运为主。北周大象二年,即580年重修后,历代沿用。

古道前的“堡疙瘩”,四周悬崖绝壁,远看两山如龙,二龙戏珠。古盐道从“堡疙瘩”东南角入山。山口一片空地,这里曾有很多庙宇、饭店、商铺,遗迹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古盐道上依然繁华,驮盐商队络绎不绝,山口羊汤大锅生意兴隆。

当然,往来客商记得最清的是牛家院。1934年,《安邑县志》记载:“峪合名车辋”“院以牛家闻”“中条山有银矿处为牛家塬,俗呼牛家院,并云石刻有字,人多不识。故邑谚云:‘有人识破牛家院,能发九州十八县’。”

从山口进入古道,盘旋而上。古道依山而凿,上为悬崖,下临深谷,脚下碎石难行;一般2~4米宽,拐弯处有开阔地可停留歇脚。从沟底看,古道就像悬在半山腰的一条彩带,如云般飘浮入山。

一岔往西,有银矿遗址,有一条小沟叫“公公死沟”。传说,明朝时这里盛产银矿,源源不断运往京城。有位公公贪财,想据为己有,私自开采,被皇上发现后,处死在这里。

行约两公里,过了二岔,有一台地:约200平方米,南临30余米深谷,北面悬崖耸立一块20余米高巨石。巨石上出现裂缝,上有石刻三处,这就是闻名河东的“牛家院摩崖石刻”。上篇呈横长方形,高90厘米,宽95厘米,顶端距地面4.5米,11行,每行13~15字不等,共144字,约30字剥泐难辨。下篇题刻在左下方,字迹比较清晰,略呈正方形,高68厘米,宽64厘米,9行,每行10~15字,共123字,十个字剥泐不清,最底端距地面3米。下篇之下70厘米题刻呈竖长方形1行:福赵张兰题。上下篇都有“大象二年”,即公元580年,内容记载重修运盐古道情况,距今1439年,被称为“千年寿石,风骨犹存”。又有专家提出异议,“刻于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公元1034~1038)”。不过,遍布附近山头、到处穿插的石洞,以及周围炼金遗迹,足以证明:这里是富产金矿区!

经一位放羊人指引,我们在三岔口对面,距牛家院石刻一公里拐弯处的悬崖上又发现一处石刻。距地面两米高的一块斜立平面石上,约一平方米,清晰可见竖立四行石刻“癸丑四月十九日/相度开修至此/解州判官见/师敏纪岁时”。由于是新发现,笔者在朋友圈发布后,争论不休,有待专家考证。

再往前行就是四岔,树木葱茏、芦草茂盛。东边是屯窝,有台地、水源,是古时屯兵的地方;右边地形复杂,善于隐蔽,新中国成立前常有打家劫舍的土匪盘踞,又叫“土匪窝”。

五岔掌“神泉”像牛家院一样有名。五岔口有一块十余米高的黑色巨石,前有一口巴掌大清泉,人称“神泉”,也是堡沟溪水的源头。“五岔掌”泉水富含硒等人体稀缺的矿物质,消食化瘀,延年益寿,自古以来被称为“神泉”。历来有远道而来的人背“神泉”水治病;本地人更是肩挑人抬,络绎不绝。

蚩尤村有个习俗: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十月初十祭奠蚩尤,村民前一天晚上组织十余人取水队伍,长鞭开路、赤脚大汉领着,酉时出发,从“五岔掌”取来神泉水,第二天卯时迎回祖庙里,举行蚩尤神“卤水化盐”仪式。

历经5个小时,走了5公里,到达堡沟古盐道尽头,山岭当道,一块20多米高的巨石横空而出。沿小路盘旋而上,走上通往黄河渡口的大路,之后,经韭菜园、上牛、下牛、大坪头、寺坡、傅岩等,可到达茅津渡口,这比虞坂古盐道近。

回望来时路,茫茫大山中,寂寞的堡沟古盐道轮廓依旧,就像一位沉睡的老人。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它曾经的繁华和厚重的文化,人们会拾起它的记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堡沟古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