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善入”“善出”
齐白石“善入”“善出”1926年冬天,经济状况已经大为好转的齐白石,花了2000银元买下了位于西城区中部的跨车胡同一所住宅,终于在北京有了一个安定的家,这年他62岁。
据齐白石的孙女婿马泉回忆说:“家中的院子里种满了藤萝、豆角,还养了鸡和猫,看起来很有些田园生活的味道。这些花草和小动物,都是齐白石作画的模特,他每每都是先细致观察,再小心动笔。”不知有多少次,他曾经对孩子和学画的人发脾气:“你们画了半天丝瓜和牵牛花,知道丝瓜和牵牛花的蔓是往左旋还是往右旋?”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大家都问住了,没有一个人作声。
齐白石一看问到了节骨眼上,就说:“应该知道事物的一些细节,只有知道了细节,做事才有根。但真到了画上,又不必拘于事物的限制,根据个人情感怎么好看怎么处理。”
清代学者龚自珍说:“不善入者,非实录;不善出者,必无高情至论。”意思是:“不善入的,就不是据实地记录;不善出的,一定是没有什么真诚的感情、深入的评论,是毫无生气的。”齐白石细心地琢磨和观察事物的形态,是“善入”,但不为定法所拘泥,则是“善出”。
齐白石曾在诗中说:“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见天然”,他的“善入”和“善出”,让每一幅画都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