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 发表于 2020-8-10 15:06:20

民国百姓取暖爱用火炉

民国百姓取暖爱用火炉
“京师地气苦寒,向于每岁十月朔生火至二月朔,然遇极冷之日,虽火不温。”记载在《北平风俗类徵》中的这句话,证明民国时期旧京的“供暖时间”其实与今天相仿,“朔”是初一之意,以今年为例,农历的十月初一是公历的十一月八日,而今年的供暖时间恰也左近此时。

旧京取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为火炕,二为火炉。事实上在尹廷高的时代里,京城百姓猫冬主要靠的还是火炕。

《光绪顺天府志》写“京师之室,瓦上无窗以透明者,如室南向,则于南北墙具做牖,牖去地仅二尺余,卧室土炕即作于牖下,牖与炕相去无咫尺”,这种土炕用土坯砌成,内有孔道,但没有烟囱,谓之“死炕”,在炕沿的中间处或一侧凹进去,做成一个“膛”,然后把一个用土或陶烧成的“锅腔子”放进去,这个锅腔子其实就是个土炉子,里面有煤,点着了火,热量便通过孔道散发,烘热了整个土炕,再往后,锅腔子就换成了煤炉子,只是因为这种土炕没有烟囱的缘故,稍不注意,煤气就能把屋里的人给熏死,所以甭管锅腔子还是煤炉子,都必须在院子里生好,没有蓝火苗了才能搬进屋里去,添煤时还得搬回到院子里来,一天之内,要几进几出才行,白天还好办,到了三更半夜,不管睡得多香,也要从被窝里爬出来,披着衣服把炉子搬到滴水成冰的户外添煤,且一夜数次,想来都苦不堪言。

不过尽管如此,老百姓们还是钟情于这种火炕,毕竟这是为他们驱寒取暖的无上宝物,《春明采风记》上说,时人因炉子“矮而肥”,甚至给它取了个“小胖小子”的外号,可见喜爱之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百姓取暖爱用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