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 发表于 2020-8-18 09:51:42

成语百物之长棚盛宴


□聂鑫森
“长棚盛宴”,是“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的简写,比喻好景不常、欢乐短暂。

现在,当好友将别,于是设宴送行,杯盏交错之间,大家也会感叹:“千里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各自多多珍重。”

宋代人倪思在《鉏经堂杂志》中说:“凡筵宴三杯亦散,五杯亦散,极千百杯亦散。谚云‘未有不散之筵’,余于是有深感。”

可见“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一俗语,在宋时已相当流行。

所谓“长棚”,乃旧时豪门富室遇有婚丧等事,因客人太多,往往搭起长棚宴客。许多书籍上解释“千里长棚”,是形容长棚的广大,这自然是说得通的。另一种解释,是被送别的人,前路遥遥,故以“千里”喻之。

长棚,也就是帐篷的一种形式。“都门帐饮无绪”(宋·柳永《雨霖玲》),是指在野外设置棚帐,以为饮宴。古代的富豪人家,常自携棚帐到郊外宴乐。

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每至草丰水美之处,便搭起帐篷,成为临时的“家”。这种帐篷多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发,经湿、热、挤压等作用使毡缩而成块片状材料制成,故又称“毡包”“毡帐”“毡城”。宋人王安石《明妃曲》:“好在毡城莫相忆。”这里的“毡城”,是指匈奴人住的帐篷。

用于军队的帐篷,称之为“军帐”“营帐”。

一本古典小说中有云:“千里长棚,也没个不散的筵席。”《红楼梦》中也记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两者只是个别的字不同,其意却无区别。

古代因交通极为不便,通讯手段亦落后,亲朋戚友一旦远行,山高水远,再相逢就不知何年何月了。因此,送别成了一件很隆重也很伤感的事。

宋代王安石《示长安君》一诗,是分别时写给大妹妹王淑文的,她因受到了“长安县君”的封号,故名。全诗云:“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归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送别,除举行家筵之外,因彼此之间情深意笃,主人还要携带棚帐、酒、肴,将远行的人,一直送到郊外,在本地与外地交界之处,或前面已是通衢大道了。然后,由随从搭起棚帐,摆上酒、肴,作离别前的最后一次宴饮。故古语云“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也是“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的生动注解。

数年前,我曾与文友应邀访问内蒙鄂尔多斯。几天后,我们将返呼和浩特。主人备好舒适的大旅行车,并随车来到郊外。那里已搭好宽大的棚帐。设下矮桌并酒、肴,铺好毡席。主人儒雅,端起酒杯致词后,又高声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主客俱热泪盈盈。

“将进酒,杯莫停。”这宴饮从正午持续到下午三点,方恋恋不舍地结束,主客拥抱,握手,互道珍重。然后,我们登车而去。站在棚帐前的主人,一直在挥手,目送我们,至今难以忘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语百物之长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