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的起源
重阳缘起“重阳”一词确信的记载出现于东汉《艺文类聚》:“九月九日可采菊花”,说明九月九日在东汉是一个节日;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也称“九月饮菊花酒”为“汉俗”;此外唐人虞世南《北堂书钞》曾记载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秋,朝廷以九月九日赐公卿近臣饮宴”,说明东汉九月九日有宴饮之俗,这正是后世重阳节的节俗。重阳节最晚在东汉时已经形成。
重阳节为何出现,很多人认为与《易经》有关,在此书中,“九”为阳数,因此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再加上“九”有“久”的谐音,重阳代表着长长久久,是值得庆祝的好日子。
这一说法见于曹丕的《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但根据重阳节出现的时间来看,这应该是节日发展过程中人们所赋予的解释与期许,而并非最初形成的原因。
重阳节出现于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最可能的原因应与农事相关。
一般来说,农历九月,农事已经到达尾声,丰年庆典与祭祀活动开始进行。由于兼有祭祀和庆典的意义,也不乏宴饮等娱乐活动,因此,九月祭祀、田猎的习俗逐渐发展为重阳节是有可能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