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高与长大的运城建筑
作者:贾玉祥
改革开放40年,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的最为明显的巨大变化,莫过于满大街的汽车,还有那城市里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头的高楼大厦。今天只说楼房,和大家一起来感受我们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运城虽说是河东最大的城市,但城区面积仅十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城市建设更不值一提。全城几乎都是清一色砖木结构的平房,两层以上的楼房也屈指可数,三层以上的楼房更是寥寥无几,除地区面粉厂生产车间楼外,其余多为1959年国庆10周年运城县的“十大建筑”,如交际大楼(现盐湖区委办公楼,原4层,后又加了1层)、东风百货商场亦称百货大楼(位于老钟楼处,现为一儿童游乐场,戴帽3层)、建工招待所(位于解放北路建工大厦南,3层,已拆)、运城电影院(位于解设路,现东星时代广场处,3层,已拆)、运城发电厂(位于工农东路,亿适家超市对面,4层,已拆)。
这些建筑在今天看来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均称得上是大工程,尽了全县之力。那时的这座城市,让人看到的是土里土气,让人感到的是贫穷和落后。
改革开放的春风助推了社会的大变革、经济的大发展,也催生了运城的楼房向高向多挺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六层左右的楼房在运城拨地而起,最具代表性的有河东剧院、实习饭店、地区建筑设计院大楼、地委行署办公楼、运城市政府办公楼(盐湖区)、广播电视大楼、百货大楼、地区电业局调度大楼等。
这些楼房的出现,不仅增添了我们这座城市的高度,而且增加了城市的色彩,改善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也使这座古城初具现代城市的样子。
最具有突破性,并让我们这座城市高起来的是位于解放北路立交桥东侧的黄河大厦,它是地区粮食局1988年投资建造的,12层,高约40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河东第一高楼。而它更重要的意义是它成为河东高层建筑的“领头羊”,在它之后,运城的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起,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关王庙东侧的建国饭店、位于人民北路的新康国际酒店、位于凤凰北路的凤凰财富广场等高楼,楼层均在30层左右,高度接近百米。这些地标性大楼的出现,让我们的城市一下子长高了许多,也增加了不少现代城市的色彩,不过这些高楼均建在老城区或其周边。
真正使我们这座城市既长高又长大的是在2000年前后,改革开放的深化,加速了城市经济和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曾经的古中国,如今的新运城迎来了城市发展的春天,城市面积一下扩大了几十倍。
城市扩展到哪里,街道就修到哪里,高楼大厦就出现在哪里,高层建筑形成了井喷之势。没几年时间,30层左右、近百米的大楼四处林立、数不胜数,而且有不少高楼大厦似乎正在跃跃欲试向百米以上冲刺,更高的高楼正在兴建。
从城西的圣惠路到东边的经济开发区,从城南的卧云岗到城北的复旦大道,处处都有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高楼大厦。
永利国际大酒店、华曦广场、市广播电视台、市电业局大楼等建筑成为我们这座城市新的地标,它们和数不清的楼房共同编织出了我们城市的崭新面貌,绘制出了这座城市的未来画图,使黄河金三角这座中心城市真正地高起来、大起来、亮起来、飞起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