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 发表于 2020-8-25 15:16:30

芮城桃木雕刻传承人李艳军



作者:单新文
“明代有个超乎常人的艺人,他能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各具神情姿态。他曾用桃核雕刻了一只小船,正是苏轼泛游赤壁……”明代散文《核舟记》记叙了木雕大师王叔远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


这种将桃木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经过代代人手口相传,至今仍活跃在木雕大师的手指尖,芮城县永乐镇的李艳军就是其中一位继承人。李艳军的永乐桃木雕刻工艺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伴随着吕洞宾的神话和永乐宫的影响而世代相传。

这项技艺在41岁的李艳军手中,于2014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及父亲都从事手工木雕,李艳军从小耳濡目染,早早开始做木活、学雕刻。凭借着爷爷留下的几把刻刀,年轻的李艳军,一面对照着旧时的图案,一面天马行空的创作。在他的刻刀下,龙、虎、兔、猴等生肖五官细致,神情生动,眉眼间惟妙惟肖。

再后来,李艳军开始雕刻富有本土特色的桃木剑,他说:“虽然当时雕刻的内容并不像现在这样繁杂多样,但质朴清秀,继承了老一代人纯手工雕刻的技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题材,很有收藏价值。”

如今,李艳军的桃木剑已衍生出“吕祖桃木九龙剑”“吕祖龙凤剑”“吕祖花鸟自然剑”“吕祖峰仙剑”等系列道家、民间适用的作品,且扩展到神像、神牌法印、令牌、符篆、大刀、拐杖、木梳、笔筒、名人字画及各种大型木雕、根雕等。

在河东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李艳军的桃木雕刻不仅囊括了永乐壁画的题材,更弘扬了一方地域的文化特色。在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艳军一直执着于纯手工桃木雕刻。

直到2009年,他被芮城县政府选派参加了深圳文博会,这才让他拓展了雕刻思路:把单一的雕刻桃木剑,转为以桃木剑为主,雕刻多种多样的桃木工艺品。同时,加入机械化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为手工艺制造提供物质基础。

为让自己的雕刻技艺能更上一个台阶,李艳军走进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参加了该院校的美术、造型、雕刻技艺等内容的培训。“这不仅是学技艺,更是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寻求方向。”

李艳军说,“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我发现二十年前的作品并不逊色于当下,最早的雕刻品更纯净、更原汁原味,现在的作品虽然汲取了全国各地优秀雕刻的优点,更加多元化,但难免失去了本色。今后,我要努力做到独树一帜,心无旁骛,把心沉下来,将地地道道的传承技艺完整表达出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芮城桃木雕刻传承人李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