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海奎和他的布贴画
□梁冬
初次见到吉海奎,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他略有一丝缅腆和羞涩,跟人说话总是带着笑。只见他坐在桌前,一把剪刀灵巧地在手中上下转动,不经意间,旧衣服、剩布头就变成了鲜艳的小花、开屏的孔雀、威风八面的老虎,活灵活现。眼前的一幕,不禁让人惊叹。
吉海奎说:“布贴画以旧衣服、剩布头为材料创作,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它打磨的是人的心性,是对废旧料的尊重与敬畏,同时也是对时光和创意的美妙叠加。”
·坚持传承·
布贴画是我国最古老的手工艺术之一,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画作色彩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
布贴画源自宫廷,清朝时期极为盛行。它汲取剪纸、雕塑、版画等艺术技法,再现农村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
吉海奎今年50多岁,家住新绛县万安镇赵村,生长在一个民间艺人之家,祖父、伯父、父亲都是村里的文化人。自小耳濡目染,他先是看,后跟着家里人学,终有所成。
·大胆创新·
吉海奎说:“布贴画看着好看,五彩缤纷,但只能取一堆废布块,握一把铁剪刀,熬一盆面浆糊,以布代纸,制作工序十分考究。”
民间艺术来自生活,要还原生活,必须细心观察、亲身体验,通过吸收、消化、高度提炼,然后精选色彩布块细心搭配,尽量使亮处热烈、深处沉稳,使画面达到亮丽和谐、自然美观。
吉海奎的作品在各级展览中屡屡获奖。他曾在运城市文旅局、新绛县文旅局举办过个人布贴画画展,多次参与市、县非遗展览、传承活动,坚持为退休干部、学生传授书画课程。他还远赴北京、陕西等地,向专家请教。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吉海奎大胆求新,把多种艺术元素相互融合。多年来,他一直扎根于农村,在生活中提取素材,在劳动中完美艺术,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和赞美。
·致力发扬·
小舞台,大世界。走进吉海奎在家里的工作室,让人眼前一亮。
一幅《麦场碾打》的布贴画,向人们展示了农村夏收碾打小麦的场景,底色为黄色,太阳为暖色,只见农夫扬着长长的鞭子,悠闲自得。他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拉着石碾、神态各异的三头牛。整幅画作形象逼真,还原了农村收割小麦的景象。《打枣》《下棋》《耕作》等作品也都充满生活气息,让人倍感亲切生动。
因为布贴画工艺比较复杂,曾经的巧手媳妇也不再热衷此艺了。农家人过去引以为傲的布贴画,如今面临着断代和失传的危机。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不断得到开发、升级。希望吉海奎和他的布贴画能发展成农民致富的新产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