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有铭存警示
算盘有铭存警示算盘在我国至少有1800年的历史,在宋代已经基本成型。古时,算盘不仅是商人的随身之物,也是许多文人、富人、官员、贵族随身携带之物,因而也被当作富贵吉祥的象征。算盘作为一种常用之物,大多没有铭文,但有铭文刻于其上,读之多令人感慨。
书法家龚望的儿子龚绳上小学时,因13档算盘过宽放不进书包,于是龚望动手改为10档算盘,还做了个装算盘的木盒。龚望在盒盖上题铭曰:“外似浑然,内实布算。为人若此,是谓天厌。”意谓告诫人不能太算计,算来算去,算不好算计了自己!
宜昌人姜祚正曾获得过珠算冠军,收藏算盘30余年。他给自己曾经用过的算盘写了一篇《算盘铭》:“予司计会,邂逅土城,形巧匠制,丽质天生。珠光闪闪,铜骨铮铮,蒙眼双打,竞技出群。朝夕与共,十五秋春,不期另就,含泪别君。寒暑数十,魂牵梦萦,古稀既逾,二度得君,包角已没,框梁犹存。三档残缺,四周蒙尘,抚我旧物,触我伤痕。回肠断气,哪堪长吟。”读来感人至深。
算盘形状多为方正,意为“方行天下,至于海表”。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英国学者李约瑟称算盘“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4日,我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