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 发表于 2020-10-15 09:32:16

古代科考的“落榜者”

古代科考的“落榜者”
师爷是何种工作?简而言之,就是给在职的中高级朝廷命官当参谋做助手,协助处理政务,其薪俸酬劳由朝廷命官支付。能当上师爷的绝非等闲之辈,一般都是“落榜”群体中见过世面的出类拔萃之人。

明清两代“绍兴师爷”享誉天下,有“无绍不成衙”之说,这表明浙江绍兴盛产“师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师爷在那个时代的确是受“落榜者”青睐艳羡的职业!

受聘于朝廷一二品高级官吏的师爷,由于办理的政务非常重要,因而也显得威风八面。当年左宗棠“三试不第”,意欲“长为农夫没世”,但在好友郭嵩焘的再三鼓励和劝勉下,来到湖南巡抚张亮基麾下,走出山门,干起了“师爷”的行当。

晚清重臣、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年轻时曾在曾国藩幕内做师爷。后来,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位师爷因卓异的智慧和出色的业绩均跻身显宦,成为权倾一时的清朝“股肱大臣”。

我国古代没有正规的稿费、版税制度,读书人写作的“经济动力”从何而来?知识分子由于“落榜”或仕途不通不顺,凭借为他人写诗作赋、撰联题铭收取报酬的历史比较久远。

贺知章、宋之问、骆宾王等曾是代写公文的高手,所得“润笔费”均不菲。唐代韩愈在落魄之时写就《平淮西碑》,得稿费500匹绢,根据现在的物价,折算成人民币大约为20万元,而他写的碑文只有1505个字,每个字价值约132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科考的“落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