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0-10-22 11:30:47

古代暖手神器手炉是什么东东

天冷的时候手最冷,人类为了对付手冷这个难题,发明了诸如手套之类实用利器。不过,中国古人还发明了一些今人看来未必实用却不失风雅的暖手神器。

古代有一种暖手的神器,既雅致还十分实用。那就是手炉,亦称袖炉。电影《琅琊榜》中,身中寒毒的梅宗主,手中一直捧着的就是这玩意儿。

手炉以铜制居多,内焚炭或煨灶灰,手捧取暖。

手炉起源于何时,各说各的,在此就不穷究了。它盛行于明清,及至民国时依然流行,电影或照片中可见有贵妇人手捧铜手炉,纳于毛皮袖笼中。手炉伴随着读书人度过无数寒冷的冬季,相对于用火盆来取暖,手炉更节省环保。

如果只是起到暖手的作用,手炉也就不在我们今天的话题中了。手炉考究起来也是无止境的。手炉有八角形、圆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等,大部分是由紫铜、黄铜、白铜制成,也有少量瓷器制品。在手炉制作工艺中,最考究的就是花纹纷繁的炉盖。

作为散热区,镂空雕刻的炉盖有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众多纹形。炉身还有錾刻、珐琅等工艺做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花纹。

手炉也有“名牌”,那就是名家制作。制作手炉最有名的工匠是明代万历年间浙江嘉兴人张鸣岐。他制作的手炉多姿多样、工艺精湛。其炉壁厚薄均匀,花纹精细,整炉不用镶嵌或焊接,全用榔头手工敲击出来,炉盖上的雕镂很细,但用脚踏不瘪。盖子十分紧密,虽然用了很久,也不会松动。尤其令人惊奇的是,炉中炭火虽烧得很旺,但摸上去却不烫手。我见过几件张鸣岐的手炉,总结下来,就是比一般所见的雅致,造型和线条更简洁到位。尤其篾子形、冰裂纹诸款,更具文人气。

今天,人们暖手已不成问题,从空调到超市里随处可见的充电暖手宝,又方便又有效。但是与以上自古流传下来的这三种暖手神器相比,总似乎少了些风雅和趣味,更难以成为一种文化艺术的积淀,流传给后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暖手神器手炉是什么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