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关于梨子的故事
孔融让梨与许衡不食梨在浩瀚的中国历史典籍中,有两个关于梨子的故事,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传统美德的魅力。
第一个梨子,在东汉孔融的手中。孔融是孔子后人,是“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四岁时,母亲让他把一盘梨分给大家。孔融按照长幼次序来分梨,他的兄弟们都得到了较大的梨,唯独给自己的是那个最小的。他父亲问道:“别人都分到大梨,你自己却分到小梨,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长的和幼的,尊长爱幼是做人的道理。”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朝野。几千年来,懂规矩、肯奉献的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典范。
第二个梨子,在元代许衡的眼中。许衡是元代儒学大家。他早年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当时天气炎热,口干舌燥的同伴们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坐树下,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道:“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能去摘梨呢?”那人又说:“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正色道:“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心有信念,方能笃定守志。许衡治家严谨,教子有方,其子孙皆学有所成,第四子许师敬先后三居相位,卓有政绩。
孔融让梨肯奉献,许衡不食梨有信念,我们在修身齐家与工作中也不妨对照思考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