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文治武功称盛,击秦北伐
魏文侯名斯,安邑(今山西运城夏县)人,公元前445年(周定王二十四年)即位,至公元前396年卒,前后在位五十年,是战国初年具有雄才大略的魏国国君。他任用名将贤臣,发展农商经济,实行富国强兵之策;又尊古崇儒,整理经籍文献,文治武功称盛,故魏强于战国初期的其他诸侯国。不过,在地理战略上,魏国也并非没有隐忧。盖其时魏之中心区域在晋西南的运城谷地。这一区域三面环山:南、北分别有中条、吕梁二山作屏障,东部则有王屋山之险阻,唯西面隔着黄河与秦对峙。所以,若秦军渡河攻魏之河东地,魏之都城安邑及运城谷地的粮仓和盐池等政经命脉,马上处于秦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这是关系到魏国生死存亡的现实问题。
据《战国策》《吕氏春秋》和《史记·魏世家》及相关《列传》等典籍文献记载,魏文侯为解除秦国的潜在威胁,保障魏国长期的战略安全,并进一步实施其争霸天下的雄图,遂采取主动进攻的战略决策,于公元前419年,果断挥师西渡黄河击秦。
其时秦简公组织重兵拼死反击,企图将魏军逼回河东。战争十分惨烈,双方处于长期的相持阶段。及后魏文侯重用吴起指挥西线战事,并在太子击和名臣李悝的配合下,魏军终于取得明显的战略优势。
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战斗(自魏文侯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即公元前419年至前408年),秦军的整个西河防线全面崩溃,魏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占领秦西河地,并沿洛水东岸修筑一条南起华阴(华山北侧),北至少梁,中经大荔、澄城等地长达数百里的长城,不仅成为河东的战略屏障,而且极大地压缩了秦国的战略空间,使其被压逼于洛水以西长达七八十年之久,从而阻遏了其对中原地区的侵略野心。
而魏文侯此一重大战略成果,不仅解除了秦国东渡黄河对魏的军事威胁,同时拓展了河西地区的大片领土,极大地增强了魏国的实力。
正是有了这一决定性的巨大胜利,及后魏文侯才能乘胜北伐中山国,以阻遏北狄鲜虞南下扩张之势。
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8年),在完成了对秦西河地的占领之后,为消除北狄鲜虞这一心腹大患,乃命大将乐羊率师北伐中山国。经过三年的苦战,魏军占领顾都及其周围以平原地带为中心的中山国,鲜虞残部逃入太行山区。
魏文侯北伐中山之举,不仅使魏获得中山之国土,而且他此次出兵攻打中山国救赵,其条件是赵必须割旧时智氏之地即今山西北部的大同、浑源一带的地方给魏国。因此,魏文侯此次北伐中山之举,可谓“一石两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