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修的那一段河西走廊长城还在吗
在汉文帝与景帝时期,开始修缮长城,加强北方防务。著名大臣晁错,在一篇策论中非常精辟地分析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由生产方式不同而造成的作战方式的不同。匈奴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往来转徙,机动性非常强,当他们侵扰到内地的时候,汉朝发兵反应的速度根本就跟不上匈奴的节奏。当从内地征发来的士兵辛辛苦苦赶到边境的时候,匈奴早已经又离去了。如果这些士兵聚集在边境继续防守而不遣归,就会消耗大量的国家资财;而如果遣归,匈奴就会乘虚而入。这样连年累岁,就会造成中国贫苦,人民不安。晁错指出,对付匈奴这种流动性战争方式的最好办法,就是精修防御工事,高城深堑,在险要之处设置城邑,从内地徙来人民,充实这些城邑。
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的经济实力已经非常雄厚,开始了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也开始了大规模地修筑长城,把秦始皇时所修的长城加以修缮。
在夺取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地区之后,还开始修筑新的长城以巩固。其中主要的工程,就是修筑两千多里长的河西走廊长城,从令居(今甘肃永登),经酒泉、玉门关,一直向西延伸到盐泽(今新疆罗布泊)。
除了城墙本身,还建了许多亭障、列城、烽燧,形成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塞外的列城,有的修筑到了长城北边很远的地方,许多在今蒙古国境内。后来随着汉朝势力扩展到西域,又在西域的许多小国修筑了类似军事设施,最西到达大宛的贰师城、赤谷城。
汉朝河西走廊长城,许多段落的遗迹保存至今。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是用夯土、砂砾石和芦苇、柳枝修筑而成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