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味道(散文)——卫平
妈妈的味道卫平
每天中午下班,同事们三五成群结伴,去机关餐厅就餐,而我总是行色匆匆,发动引擎赶回五公里开外的家中,因为我知道家里有一双期盼的眼睛和一桌可口的饭菜在等着我。一到家,老妈早已将做好的饭菜端上餐桌,桌上全是我和爱人喜欢吃的东西。
老妈已年过八旬,每年11月份送上暖气,她都会来和我们住上一个冬天,直到来年春分左右再回老家,到姐姐们家中轮流居住。老妈在运城的5个月,是我和爱人最惬意、最知足、最幸福的日子。在那些快乐的日子里,老妈每天总是想着法、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各种美食。她说,中午时间短,争取让你们一到家就能吃上一口热乎饭,也能休息上一会儿,养足精神好上班。
她一个人动手包饺子、烙菜盒子、摊菜卷儿,蒸馒头、花卷、包子,做饸饹面、剪刀面、扯面、拉条子、猫耳朵、拨鱼儿等各种面食,每天不重样,时不时还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老妈最拿手的是做焖面,做焖面程序较为复杂。和面、醒面、擀面是第一步,将擀好的面片切成细细的面条,很见老妈的功力。面条切好拌上熟油,再摆进笼屉蒸上十多分钟,这是做面的前奏。做焖面必不可少的辅材是上等的豆角,切成条状或菱形的,与肉丝一道下锅小炒,等豆角半熟,加适量水,再在豆角上铺放好已蒸熟的面条,盖上锅盖,焖上十多分钟,待水分蒸发到半干时,关火收汁,搅拌均匀,浇上蒜泥,即可上桌。
从买菜、择菜、洗菜、炒菜,和面、醒面、擀面、切面、蒸面、焖面。这一整套程序做下来,需要两个小时,很难想像这套程序是一个已年过八旬、腿脚不大灵便的老人一人完成的。看着我们津津有味地享用她的“作品”,老妈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吃着那喷香可口的饭菜,我和爱人又是何等的满足。
记得我刚记事时,那时农村还十分贫困,家家户户仍以玉米面为主食。为防止我们厌食,老妈总是粗粮细作,在棒子面里面掺上仅有的一点白面,做成两和面馒头、饼子、蒸糕,擦成疙瘩、片面、饸饹等,浇上各种哨子(浇头)。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样的食物为我们姐弟几个长身体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等到我再长大一些,爸爸在一家企业担任负责人。那时,村里还没有一家像样的饭馆,厂里每有业务往来的客人来,爸爸总会在家里招待他们。那时物资匮乏,招待客人时,爸爸会打上几斤油、割上两斤肉、买上几斤鸡蛋、蔬菜,炸上一盆油饼、炒上几个肉菜,总是会让客人吃得十分满意。每当这时,我总是大快朵颐、一饱口福,嘴上、手上、头发上全是油水。
老妈极善制作面食,蒸的、煮的、烫的、烙的样样精通。农村过年时要提前预备各种年食,过了腊月二十四,各家打扫停当后,总要花上两天时间,一天蒸、一天煮。每当这时,老妈总会展现她的“才艺”,猪、羊、蛇、兔各种生肖动物,以及莲花、笋等各种花卉植物都会跃然蒸馍上。各种“喜”字、“福”字、窗花等剪纸也都出自她的巧手。老妈还烙的一手好烧饼,远近闻名。
村里谁家孩子满月、十二岁、上梁、搬家等喜庆日子,主家总要烙上几摞大饼招待客人,便会邀请老妈前去助阵,每当这时老妈总会愉快地接受,帮主家忙前忙后、尽心尽力,各种花卉图案、人物剪影尽现饼上,老妈的好手艺给主家挣足了面子,老妈的心灵手巧也在村里赢得了好人缘。
老妈做的一手好饭菜让我们口齿留香,而电压力锅、微波炉、面条机、破壁机、电磁炉、电饼铛等现代化电器却让老妈一筹莫展。网络电视、智能手机也一度让老妈束手无策、望而却步。的确,老妈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记忆力也减退了,用起现代化电器总有些笨手笨脚,这也时常让我们感到担心,生怕出了什么岔子。
但老妈总是不服输,耐心地询问,戴着老花镜看说明书,甚至在纸片上记下程序步骤,一遍遍默记,一段时间下来,竟也运用自如。微信、抖音、快手等小程序也无师自通,现代化的生活设备也真难为老人家了。
人到中年,家里还有老妈在疼着、护着、守候着,我们感到莫大的知足、幸福。回家,雷打不动,因为那里有一盏温暖的灯,因为那里有妈妈的味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