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的司马光
古时的文人,学而优则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司马光是北宋高官,吃朝廷俸禄,虽为官清廉,但也算不得穷——穷人哪买得起二十亩地?
他的“独乐”,更像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自我安慰,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选择。他是主动撤退,“逃”到洛阳来的。
北宋王朝外有强敌环伺,内有社会矛盾,贫富悬殊,危机重重。宋神宗为了解决内忧外患,决定走富国强兵之路,支持王安石变法改革。
司马光很有才干,但比较保守,他认为祖宗之法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会误国扰民、加剧矛盾,和王安石在朝堂上吵得面红耳赤。
宋神宗让他当副宰相,辅佐王安石变法,他不干,反而主动辞职,请求调离京城开封,到洛阳任职。
他和王安石没有私人恩怨,本来交情挺好,此番为了要不要变法,闹得差点儿绝交。王安石执拗,他更执拗,这俩人都是“犟筋”。
如果留在开封,势必要继续争斗,然而司马光明白,他和王安石“趣向虽殊,大归则同”,君子之争,点到为止,为了大局的稳定,也为了个人的尊严,他选择了主动退出。
从公元1071年到公元1085年,司马光在洛阳生活了15年。独乐园里发生了什么故事?他甘心“独乐”养老吗?
河南洛阳的司马光路毗邻伊滨区司马社区,司马社区人人都知道司马光。这条路,这个社区,皆因司马光而得名。千年前闻名洛城的独乐园,如今虽只剩断壁残垣,但名号依然响亮。
北宋大人物司马光,曾在独乐园生活过十几年。
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革新,年逾五十的司马光反对变法,主动退居二线,到北宋西京洛阳养老,买了二十亩地,建了一个独乐园。
说是养老,他可没闲着。在洛十五年,他埋头苦干,带领学术班子编纂了一部彪炳史册的鸿篇巨制——《资治通鉴》。
修史贵在真实,不能弄虚作假、粉饰历史。司马光为人诚实,做事踏实,这活儿很适合他干。
司马光在洛阳安顿下来后,曾到安乐窝(今河南洛阳桥南邵雍故居)拜访著名学者邵雍。邵雍认为他是个脚踏实地的人,与之一见如故,结为挚友。
邵雍的眼光很准。史载,司马光生活简朴,为官清廉,把钱财看得很轻,把德行看得很重,低调谦虚,斯文有礼。
他让管家去卖马。此马毛色纯正,性情温顺,看起来很健壮,不愁卖不上好价钱。他却特意叮嘱管家,卖马时要坦诚告诉买主,这匹马有肺病。管家觉得他傻,他说,做人得讲诚信,咱不能为挣点小钱坏了名声。
北宋高官显贵大都纳妾,司马光守着妻子一人,坚决不纳妾。他和妻子没儿子,他宁肯收养哥哥的儿子当养子,也不肯再娶个小老婆生儿子。因为他把婚姻当契约,不愿让妻子委屈、失落。
朋友同情他年老体弱,打算花五十万钱买一个婢女,送给他使唤。他婉言拒绝:“我这辈子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裳,哪敢使唤五十万钱买来的婢女?”
由于家无余财,妻子去世后,司马光典当了薄田,才付得起丧葬费。
不过,质朴不等于古板。司马光祖籍山西,他小时候,父亲被调到洛阳工作,他曾随父亲在洛阳生活过一段时间。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有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众人惊慌失措。危急时刻,司马光抱起石头砸破水缸,水倾泻而出,小伙伴得救了。有道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此可见司马光思维敏锐,做事果敢、灵活。
他和王安石政见不同,便主动辞官,退居洛阳,可见其进退有度,有政治智慧。 司马光砸缸 由此而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