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对植树的热爱
中国的植树节由林学家凌道扬等创议设立,最初确定于4月5日清明节,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改为3月12日。中国古代也大力提倡种植树木,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
虽然古代没有植树节,却不影响诗人们对植树的热爱……
来看看下面的这些诗词:
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
——白居易《寄题周至厅前双松》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杜甫《诣徐卿觅果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白居易《书湖阴先生壁》
可见古人对植树也是非常热衷的,植树节背后大有文化内涵。
不知大家记不记得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这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
而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更是将植树与种德联系起来,他的“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更是阐释出通俗易懂而不乏深邃的大道理。
不仅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更是古人和今人都明白的通俗易懂的道理……可喜的是,现如今我们还特意设立了植树节,这更将植树作为一种文化集中体现出来。
读懂植树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才能真正去了解植树背后的意义,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所付出的诸多努力以及所表达的信心和决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