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与山东的发展历程
近来读书看报,发现其中又有对“山东”地理名称的注释,便勾起我再谈“山东”“山西”的欲望。班固在《后汉书》总结说,“山西出将,山东出相”。这让今天很多的山东人和山西人都极为自豪。但实际上,这中间有个很大的误会——在班固生活的时代,“山东”和“山西”跟现在的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唐代诗人王维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标题中的“山东”是山之东的意思,但很多人以为,被拿来作为参照的山是华山。这样的认识当然也是错误的。
古人划分“山东”“山西”的那座“山”,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太行山,也不是一些人认为的华山。早在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就已经出现了,通常指的是崤山以东的广大区域。崤山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西部,自古以险峻闻名,与函谷关并称为“崤函”之塞,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发生过多次重大战役。当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被称为“山东”,战国七雄除了秦以外,其他“六雄”都在“山东”,被称为“山东六国”(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都包括在内)。
“山西”指的是函谷关以西地区,差不多是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等地。所以古“山西”和“山东”的范围比现在宽泛得多。
那么古“山东”和“山西”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山东省和山西省的呢?其实,在唐代就已经有人将齐鲁大地称为“山东”,但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在金代,“山东”第一次成为了行政区名称。金人设了“山东东路”和“山西西路”两个行政区划,其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山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和江苏的一小部分地区。明代一开始设立了“山东”行省,后来又改名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形成了与今天的山东省大致相当的版图。至清代,朝廷正式设立了“山东省”,自此,山东作为省名一直沿用至今。
山西与山东的发展历程类似。元代在山西设置了“河东山西道”,明初设置了“山西行中书省”,后改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则设立了“山西省”至今沿用。 山东 山西 是这样来的
页:
[1]